-
三国历史东吴
东吴兴亡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孙武后人,孙策、孙权之父。少年时,因杀贼有功,被荐为校尉。黄巾起义时,孙坚率一千五百余人(据《三国演义》)随朱儁到中原镇压黄巾,后转战于凉州和荆州江南诸郡。董卓之乱时,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在洛阳意外得到玉玺 。隶属于袁术。在奉命进攻荆州刺史刘表之时,在岘山被刘表部下黄祖射杀。孙策字伯符,孙坚死后,孙策统领部众,约于194年向袁术献玉玺后借三千兵马离开袁术,开始向江东发展,得周瑜等人相助,逐刘繇,降王朗,杀许贡。196年献帝迁许都以后,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199年,孙策击破庐江太守刘勋,吞并其部,并取得豫章郡地。200年孙策出游打猎,被许贡门客刺杀。孙权字仲谋,孙策死,孙权统众霸江东。208年孙权由吴徙治京城,筹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210年吞并交趾士夑,取得东南半壁。211年孙权徙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219年孙权破关羽,占有荆州六郡。夷陵之战胜利,限制了蜀汉出峡发展。229年,孙权称帝,迁都建业,国号吴。有扬、荆、交三州。有户五十二万余,人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孙权尚存的困难,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东南州郡山区的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孙权与山越进行过多次战争,屡获胜利,234年诸葛恪率军进攻丹阳山越,经三年围困,山越十万人出山投降,其中四万丁壮补兵,余下的成为编户。孙权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人大体与汉人趋于融合。孙权主要军事活动在淮南。赤壁之战后,曹操军屡攻合肥地区,双方互有胜负 。
东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因而逐渐形成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
同时,江南也出现了像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东吴政权的主要支柱。孙权死后吴日趋衰弱,而魏在司马氏消灭淮南地区三次军事叛乱后日趋强大。司马氏以先灭汉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汉、代魏后又忙于新朝定制,吴政权暂得延续。269年,羊祜命王濬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279冬,西晋灭吴之战开始,280三月攻下石头城,孙皓降晋,吴亡。
三国历史文臣武将
文臣武将 四大都督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十二虎臣 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武将
陆抗·凌操·宋谦·诸葛恪·马忠·祖茂·刘基·朱然
文官谋士
张昭·张纮·顾雍·诸葛瑾·陆绩·虞翻·步骘·阚泽
-
三国历史专题(一)
-
三国历史专题(二)
-
三国名人
-
三国历史人物
诸葛瞻(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
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阮籍(竹林七贤之一)
曹奂(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
曹昂(曹操的长子)
马谡(失守街亭的蜀汉将领)
黄盖(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的孙吴名将)
袁尚(汉末群雄之一袁绍的第三子)
刘禅(扶不起的刘阿斗)
孙权(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
曹丕(魏朝开国皇帝)
刘备(从卖草鞋到变成昭烈皇帝)
曹操(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大乔(江东绝世美女)
周泰(三国时期吴国武将)
夏侯惇(曹魏开国元勋)
孙尚香(孙权之妹,刘备夫人)
小乔(汉末三国时期的美女)
张辽(曹操五子良将之一)
刘表(东汉末年名士、汉末群雄之一)
郭嘉(曹操手下的鬼才谋士)
甘宁(三国斗将)
典韦(东汉末年猛将之一)
董卓(东汉末年权臣,凉州军阀)
夏侯渊(三国征西猛将)
嵇康(竹林七贤之领袖)
黄忠(真正的三国神射手)
陆逊(三国时期吴国丞相)
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马超(可悲可叹的英雄人物)
孙策(东吴小霸王)
周瑜(江左风流美丈夫)
吕布(东汉末年名将、割据诸侯)
袁绍(东汉末年群雄之一)
甄宓(三国时期第一美人)
曹植(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