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贺齐著名人物介绍

    三国贺齐历史评价

    中文名:贺齐,别名:贺公苗,国籍:孙吴

    贺齐(?-227年),字公苗。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在平定山越的战争中立有大功,又讨平叛乱无数,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深受孙权器重。后来在与魏国的多次边境争斗中也屡立战功,官至后将军,并领徐州牧。黄武六年(227年)去世。贺齐生性奢绮,尤其军事方面,兵甲器械极为精良,所乘的船奢华至极。

    以下是小编为您讲解三国贺齐历史评价,了解三国贺齐历史评价相关的人物故事、事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三国历史人物,以及三国历史的发展动态,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佛法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谛。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会慢慢的消失成为过去。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仅仅是历史,具体真实性,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未必能说的真明了,因为,本站的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 三国贺齐著名人物专题,三国贺齐历史评价,三国贺齐历史事件

  • 三国贺齐历史评价

    陈寿:“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是以孙权不遑外御,卑词魏氏。凡此诸臣,皆克宁内难,绥静邦域者也。”

    陆机:“甘宁、凌统、程普、贺齐、朱桓、朱然之徒奋其威。”

    章如愚:”如程普、黄盖、甘宁、徐盛、潘璋、朱然、朱桓、贺齐、凌统、全琮、吕范,皆智足以御众,勇足以却敌,未有不为守令之职者。“

    《嘉靖淳安县志》:“历代职官,善政善教卓著者,惟贺齐太守,立功斯土,实淳之有淳所由始,邦人至今戴其德异於他守,故特书于名宦之首。”

  • 推荐阅读

    【备注:三国贺齐历史评价,对历史的爱好者而言,很多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等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需要平时日积月累,多闻、多思;敬请顺便了解以下“推荐的历史常识”,利于增长智慧;】

  • 史家估计赤壁之战之前,蒯良极有可能已经逝世,因为在曹操封赏的荆州官员的名单中,并没有蒯良的名字。同时,元末的小说《三国演义》中,也支持这种说法。

    但是根据《世说新语》注引《晋阳秋》,蒯良官至吏部尚书,他的儿子南阳太守蒯均娶中领军王肃的女儿为妻,生一女蒯氏(即晋武帝司马炎的姨妹)。东吴孙秀降晋,司马炎把蒯氏嫁给孙秀。说明蒯良降曹以后在魏国当官。

    详细点击:【三国:蒯良】

  • 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吴大司马荆州牧陆抗”。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娄侯陆逊,晋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魏太尉邓艾,蜀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大司马荆州牧陆抗,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而已。

    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陆抗。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陆抗亦位列其中。

    详细点击:【三国:陆抗】

  • 林散之早年经历

    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林散之的父亲林成璋是一位天性诚厚、无意功名的读书人,其个性与学养对林散之有直接的遗传与影响。

    林散之三岁即喜写写 画画,五岁能对物写生,六岁入塾读书。自此至十三岁,七年间读完《百家姓》《千字文》、有关孔孟言论的经典及《左传》《古文观止》《诗经》《毛诗》《唐诗》等,又习作文、属对、作诗,习字则从描红入手,继临颜、柳名碑,十二岁已能为邻居写春联。课余又写生,或钩摹《绣像三国演义》《绣像水浒传》中人物,大胆而富有想象力。因其顽皮,童年时闹出不少趣事。

    林散之十四岁时其父病故,家庭生活艰难。此后,他发奋求学,先从和县陈姓廪生读书,继去南京从张青甫学画人像。

    十六岁时因疮疾返乡。诗文请教廪生范柳堂,书法从师范培开,并习武强身,十八岁应聘在和县姐丈家教书,并从张栗庵学诗及文辞,尽读其藏书,书法亦获其指授。

    十九岁娶赵姓女,次年,赵氏病故。二十一岁时大病垂危,幸张师精医道,获救。二十二岁被全椒富户盛家选为婿,妻盛德粹贤淑达理,善治家,使其专心文艺,相伴数十年,感情甚笃。

    林散之二十三岁时分得祖产水田近四亩,宅后山地数亩和原住房十间。又购周围荒岗,辟为果园,并植大量树木,名其居日“散木山房”。是时,其诗书画已颇有名声。

    二十六岁时,他着手编著《山水类编》,至二十九岁时完稿。三十二岁时,经张栗庵介绍,辞去教书工作,赴上海从黄宾虹学画山水,至三十四岁,因家中经济困难,还乡,仍教书。当年秋,家乡水灾,他挺身而出,义务主持圩事,公正廉明,甚受拥戴。

    1934年,林散之三十七岁。遵黄宾虹教导,为师造化,孤身作万里游,得画稿八百余幅,诗近两百首。次年撰成《漫游小记》,连载于上海《旅行杂志》。

    1936年游虞山、扬州等地。

    1937年游黄山,得诗十六首,画稿若干幅。1938年,家乡为日寇侵占,林散之举家逃难,数年间,随身携诗稿、碑帖与笔墨纸砚,流浪中仍作诗书画不辍。

    1945年抗战胜利,他不胜慨叹,曾作诗十九首记之。

    解放后,林散之于1951年被选为江浦县(今浦口区)人代会常委,作为国家干部在江浦工作、生活了12年。其间于1956年出任江浦县副县长,1958年当选为南京市政协常委,1959年当选为江苏省政协 委员

    1963年,他正欲退休时,江苏省国画院聘其为专职画师,迁居南京,与画家钱松喦同住一幢两层楼房,林宅在楼下。从此,专心书画创作,成果日丰。

    1966年林散之69岁时,夫人病逝,林悲拗万分,顿使双耳失聪。是年,“文革”运动爆发,林孤身一人在南京生活,来往于南京、扬州、乌江儿女间,如此经历了7年的流浪生活。

    1970年春节除夕,他在乌江镇浴池洗澡,不慎跌入开水池中,全身严重烫伤,救治4个月始愈,右手五指粘并,幸被抢救了拇指、食指和中指,尚可执笔,因自号“半残老人”。

    1972年,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拟编发“中国现代书法作品选”特辑。评选中,他的草书条幅《毛主席词·清平乐会昌》得到郭沫若、赵朴初、启功等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书名初震。是时他75岁。

    次年元月,《人民中国》第一号出版,其作品单独列于特辑首页,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

    此后,日本书道界的访华团体来中国,都以能拜会林散之为荣,对其书推崇备至。是年3月,他自江浦重返南京。

    1975年,他应荣宝斋之邀去北京,以其诗集《江上诗存》手稿奉请赵朴初、启功教正。赵为作颂诗,启功为撰序文,给予极高赞誉。4年后,南京教师进修学院为之刊印3000册,从此流传海内外!

    由于林散之在艺术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及其重大的社会影响, 1978年,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书名大震后,他创作更勤,应人索请或参加展览,大量作品流传四方。全国第一、二、三、四届书法展,他均出以精品。此外,1980年,先后在南京、合肥举办个人书画展,展出作品一百四十件。

    1982年,又在南京举办其祖孙三代书画展。

    数年间,林散之又创作了多幅巨制。如1980年他83岁时以丈二宣整幅作草书横披《自作诗·论书》,雄肆苍浑。

    1987年他90岁时又以丈二宣整张作行草书条幅《自作诗·看长江大桥工程》,端秀苍劲。同年又为峨嵋山重修金顶书“金顶”二字,字径约二尺。又为福建妈祖庙以隶书写“和平女神 海峡之岛”8个大字,每字均用整张四尺宣写成。其巨作之雄风雅韵,感人至深,叹为观止。

    林散之当代草圣

    1984年5月15日,日本书道访华团拜访林散之,团长、日本书坛巨孹青山杉雨敬题“草圣遗法在此翁”为赠。同年,北京《瞭望》 周刊四十七期发表《草圣遗风在此翁》评介文章。林散之“当代草圣”之称从此传颂四方。

    林散之暮年患脑动脉及全身主动脉硬化,多次住院疗养,每当稍有好转,他便吟诗或作书、作画。

    1988年91岁时,他向故乡江浦县(浦口区)捐献历年书法精品170件、画四十幅及所藏古砚两方,江浦县为建书画陈列馆于求雨山。

    林散之第一草书

    “第一草书”指的是“林散之第一草书”。全称是《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简称为《中日友谊诗》。

    “林散之第一草书”是“草圣”林散之1975年3月为日本书法代表团访华专门创作的草书手卷,由于特殊原因没有送出,成了林散之的自存之稿。国内仅存3幅,此作最好。专家鉴定是“神品”、“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王”,堪称国宝。林散之第一草书,反映了中国近 300年来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见证了中日两国书法交往的重大事件,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中国著名鉴定家萧平、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苏士澍、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上海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吴少华等等 60多位专家名家评价解析。中央电视台、《中国收藏》、雅昌网等 80多家媒体报道,《江苏艺术网》开辟专题《国宝林散之手卷》。2010年 4月,林散之研究会、文物出版社和林散之后人联合将这幅作品出版成书《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在全国发行,以此纪念林散之先生逝世20周年。

    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决定了林散之第一草书的市场价格,不是看尺寸谈价格,而是按质按件来考量。如果一定要以尺来计算,至少是林散之一般草书价格的几十倍,还可能更高。估价林散之第一草书这类顶级艺术品,应该站在人类艺术的顶峰,超越民族,超越肤色,超越语言,超越国界。林散之第一草书是华夏中国的,也是世界人类的。

    林散之大器晚成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

    林散之纪念馆镇馆之宝《自作诗 论书一首》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专心致志,积学厚,涵养富,不仅其书法功底至深,而且,又因其做人之真诚和在诗主义辞及绘画等多方面的成就,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也正因为其书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才能使书界中人对之品赏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深,认识愈深。而认识愈深,也就更增敬仰叹服之情,可以说,他的书法艺术中蕴涵着其人之真、诗之韵、画之意。这是我们在解读林散之书法时不可不知的。

    林散之生天成佛

    合并图册1989年7月病重。10月,病情进一步恶化。他自知命数将尽,一天上午起床后突要纸笔,写下“生天成佛”四字。至12月6日,与世长辞,终年92岁。林散之先生为何会葬在采石矶呢?一是林散之先生终身钦慕李白的人品和才艺。1982年清明节,林先生曾为迟逝的盛夫人题写过一篇墓记:“翠螺山色阳晴变,扬女潮声近近连;身后一杯平静土,共君永此傍青莲。”(翠螺山即采石矶,李白为青莲居士)。把墓地选正在太白楼之侧,取诗仙为邻,诗书两绝,成万世嘉话;二是林散之本籍为安徽和县乌江,出生于南京江浦乌江(此乌江即项羽自刎处,两个乌江虽分隔两省,其实只相距13公里),取采石矶隔长江工具相望。林散之生前曾十数次登临采石矶,寻访前人遗址,面临滚滚长江,遥望家乡,写生做画,抒情赋诗,情无所系。采石矶正在林先生心外属其家乡范围。

    详细点击:【近代:林散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

  •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封公奭手燕,建立了臣属

    于周的诸侯国燕,又称北燕。其都城遗址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董家林村。约公元前7世纪,燕国并蓟国,并以蓟城为都,故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部广安门一带。战国时期,燕为七雄之一。公元前226年,秦攻占蓟城。公元前222年,秦灭燕。

    详细点击:【春秋战国:燕后桓公】

  • 民国十一年,潮汕大风成灾,死亡十几万人。面对严重的灾情,袁克文将自己心爱的字帖卖了赈灾。一幅为宋朝宣和年间的玉版《兰亭帖》精拓本,克文亲笔在上面题签和引首跋尾。还有一折扇,一面拓有古金银货币,并亲笔题识;一面是唐志君所绘的红梅。

    袁克文写字有其独到之处,就是可以不用桌子,把纸悬空,由人拉住两端,他挥毫淋漓,笔笔有力,而纸无损,为一般的书家所难做到。写小字更为奇妙,因他终日吞吐烟霞,懒于起身,他便仰卧在床上,一手拿纸,一手执笔,凭空书写。写完再看,字体娟秀,绝无歪斜走样之弊。朋友们看了,无不惊叹。当时上海的各种小报纷纷请他写报头,有些小说也请他题签。一次,一个叫陶寒翠的以其《民国艳史》请他题写封面,他一挥而就。后来小说出版送给他一册,他一览之余,才大为懊悔,原来书中大骂其父袁世凯,从此他再也不敢轻易应酬了。

    详细点击:【民国:袁克文(民国四公子之一)】

  • 看我万分为难,通信员迟疑了一会儿说:“要不,我留下来照顾伯母吧!”“不行

    ,北上的红军一个也不能少。”看我有些心动,母亲开口说话了:“我能走,两年都走过来了,还愁走不到陕北?”望着她憔悴多病的身体与幼小的弟弟妹妹,联想到今后她们将面对的严峻征程和可怕处境,我内心难过得犹如刀割。我不忍心留下重病缠身的母亲和年少的弟妹不管,但红军独立师更不能缺少政委。

    队伍越走越远,快走完了。我留下了自己的战马和部分干粮,策马扬鞭含泪而去,不忍回头再看。再过几天,就要翻越终年大雪覆盖的雪山了,母亲和弟妹将怎样面对呢……

    噩耗还是传来了。原来凭着惊人的毅力和战马的帮助,母亲和弟妹们翻过了雪山。可是到了西康草地炉霍,母亲再也走不动了。她拔下头上的簪子扎破了腹部的毒疮,黑黄的脓水直往外冒。

    1936年7月7日,母亲不行了。

    让人欣慰的是,我们四兄妹终于完成了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于1937年春节相聚在延安宝塔山下。有一张我们四兄妹在延安的合影,那一年,我22岁最大,行三,大哥、二哥已经牺牲,还有十八岁的四弟李中柏,十五岁的五弟李中衡,年仅九岁已经是小红军的幺妹李中秋。

    从此,我们把党当作了爹娘。永远跟着党走。

    详细点击:【近代:李中权】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