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公孙瓒著名人物介绍

    三国公孙瓒人物生平

    本名:公孙瓒,别称:白马将军,字号:伯珪 东汉末年占据幽州的军阀

    公孙瓒(?—199年),字伯珪,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他貌美,声音洪亮,机智善辩。涿郡刘太守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发展到互相攻打,公孙瓒靠自己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杀死了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分派刺史,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公孙瓒与袁绍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公孙瓒锐气顿减,采取自保的自私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被困于自己修建的高楼之中,引火自焚,势力被袁绍吞并。死后,袁绍斩下他的首级,送到许都彰功。

    以下是小编为您讲解三国公孙瓒人物生平,了解三国公孙瓒人物生平相关的人物故事、事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三国历史人物,以及三国历史的发展动态,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佛法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谛。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会慢慢的消失成为过去。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仅仅是历史,具体真实性,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未必能说的真明了,因为,本站的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 三国公孙瓒著名人物专题,三国公孙瓒人物生平,三国公孙瓒历史事件

  • 三国公孙瓒人物生平

    公孙瓒早年经历

    公孙瓒是贵族子弟,但因母亲出身低微,只能任书佐。因美貌、声音洪亮与才智受太守赏识,被邀请为女婿。受岳父帮助曾与刘备和刘德然共同师事于卢植。

    公孙瓒后来在太守刘君下任御车。

    在刘太守犯法被发配交州日南时敢于违法乔装成士兵沿途护送,途中刘太守获赦还。公孙瓒归来后因此德行被举孝廉,任为辽东属国长史。有一次公孙瓒跟随数十名骑兵外出巡逻关塞,看到数百名鲜卑骑兵,公孙瓒就退到空亭对随行队伍说:“如不主动进攻必将被杀。”于是 手执长矛策马带队冲入鲜卑队伍,杀伤数十人,虽幸免于死,自己也损失过半。鲜卑人以此为戒,再不敢轻易越进关塞。公孙瓒升迁为涿县县令。

    公孙瓒威震塞外

    光和年间(178年-184年),边章、韩遂叛乱,朝廷从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征发三千精锐骑兵,并给予公孙瓒都督行事的符节,统帅此三千骑兵。公孙瓒率军到蓟中时,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人张纯引诱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等叛乱,攻占右北平郡(今河北丰润东南)、辽西郡属国的城市。公孙瓒以三千骑兵追讨张纯等叛贼,立下战功,升为骑督尉。此时,属国乌桓首领贪至王率众归降公孙瓒。公孙瓒又升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进驻属国,此后的五六年间,与北方游牧民族争战不断。

    中平五年(188年),公孙瓒与张纯、丘力居等战于辽东属国石门,张纯等大败,张纯于是抛下妻儿逃入鲜卑境内。公孙瓒继续追击,由于太深入,反被丘力居围困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粮尽士溃,士卒死伤大半。丘力居军也粮尽疲乏,远走柳城。朝廷诏拜公孙瓒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领属国长史。公孙瓒于是统领兵马,守护边境。每次一听到敌人来袭,公孙瓒马上声疾色厉,作战时像是打自己的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到夜深。从此乌桓都害怕公孙瓒的勇猛,不敢再来进犯。公孙瓒常与身边数十个善于骑射的人都骑白马,相互间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

    黄巾之乱时,丘力居钞略青、徐、幽、冀,四州被其害,公孙瓒无法抵御。

    朝廷派宗正东海郡(今山东郯城县)人刘虞(字伯安)为幽州州牧。刘虞到任后,派遣使臣到游牧民族中晓以利害,责令他们献上张纯的首级。丘力居等听说刘虞到了,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沟通归附之事。公孙瓒担心刘虞立功,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杀这些使者。游牧民族明白此事后,便绕道到刘虞处。刘虞上报朝廷撤掉驻防军队,只留下公孙瓒统万余步兵、骑兵屯驻右北平。

    中平六年(189年)三月,张纯被其门客王政杀掉并把首级送给刘虞。刘虞因安抚游牧民族有功而被授予太尉之职,封为襄贲侯。不久,又迁刘虞为大司马,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封为蓟侯。

    公孙瓒大破黄巾

    初平二年(191年),青州黄巾军攻打渤海(今河北南皮东北),聚众三十万,欲与黑山军会合,公孙瓒率步骑两万人在东光南大破青州黄巾,斩首三万余。青州黄巾军弃辎重,奔走渡河。公孙瓒等他们过到一半时出击,再次大败黄巾军,死者数万,俘虏七万余人,车甲财物无数,于是公孙瓒威名大震。

    公孙瓒结怨刘袁

    汉献帝刘协想东归洛阳,派刘虞之子刘和逃出长安,偷偷出武关去找刘虞,让刘虞率兵前来相迎。刘和途经袁术驻地,将此事告知了袁术。袁术扣留了刘和,让刘和给刘虞写信,答应等刘虞率兵前来为袁术后援,一起赴长安。公孙瓒知道袁术会叛变而制止刘虞,刘虞不听。公孙瓒担心袁术知道后恨他,派他堂弟公孙越率千余骑兵到袁术处相结好,而暗地又让袁术扣留刘和并夺占刘和兵马。因此,公孙瓒与刘虞的矛盾越来越深。

    袁术遣公孙越帮助孙坚攻周昂,公孙越被流矢射中而死,公孙瓒怒道:“我弟之死,祸起于袁绍。”于是出兵驻扎在磐河(今河北境内)准备报复袁绍。袁绍非常惊恐,把渤海郡太守印交给了公孙瓒堂弟公孙范,派他到南皮,想以此与公孙瓒结援。公孙范于是背叛袁绍,以渤海兵力协助公孙瓒,攻破青州、徐州黄巾军,兵势日益强盛,进驻界桥(故址在今河北威县境内)。公孙瓒自己任命严纲为冀州州牧,田楷为青州州牧,单经为兖州(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州牧,并配置了郡守县令。

    公孙瓒争夺冀州

    初平三年(192年),袁绍屯军广川县(今河北枣强县东北),与公孙瓒战于界桥南二十里处。公孙瓒有精兵三万。袁绍命其将麴义领精兵八百在前,布强弩千张于两翼。公孙瓒轻视袁绍兵少,纵骑兵出战。麴义命士兵伏于楯下不动,等公孙瓒军到十步前,一时同发,公孙瓒大败。袁绍军生擒了严纲并斩其首。麴义追公孙瓒到界桥,公孙瓒率兵还击,再次被打败。于是公孙瓒逃到蓟县(今北京大兴区),在县城东南另筑小城自守,与刘虞临近,渐渐结下仇恨。袁绍派部将崔巨业率兵攻打公孙瓒的故安,不下,在引军南归时,在巨马水被公孙瓒大军追上,大败,七八千人阵亡。公孙瓒想乘胜追击,却又在龙凑被袁绍打败,双方战成均势。

    公孙瓒攻灭刘虞

    初平四年(193年),刘虞担心公孙瓒反叛,于是率兵十万攻打公孙瓒。当时,公孙瓒的部曲放散在外,仓卒欲从东城逃走,刘虞的士兵不习战,又下军令不准骚扰百姓,久攻不下。公孙瓒于是招募精兵数百人,顺着风势放火,趁势杀入刘虞兵营,刘虞大败。刘虞与他的部下往北逃到居庸县(今北京延庆东)。公孙瓒三天就攻破了居庸城,活捉刘虞及其妻子儿女回到蓟县。此时董卓已死,献帝派使者段训给刘虞增加封地,令其督统六州,升迁公孙瓒为前将军,封易侯。公孙瓒诬陷刘虞与袁绍谋取称帝,胁迫段训斩刘虞及其妻子儿女于蓟市。公孙瓒将刘虞的首级送到京师,被刘虞的旧部下尾敦在路上劫走并安葬。公孙瓒杀了刘虞之后,得到了整个幽州,日益骄矜,不恤百姓,记过善忘,睚眦必报。

    公孙瓒连战连败

    兴平二年(195年),刘虞的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督尉鲜于银等率幽州兵马想为刘虞报仇,因燕国(今北京大兴)阎柔素有恩义,他们便推举阎柔为乌丸司马。阎柔招集鲜卑、乌丸等兵马,共得汉兵、胡兵数万人,与公孙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河(今朝白河)之北,大败公孙瓒军,斩杀邹丹。乌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鲜卑骑兵七千余骑,随鲜于辅迎接刘虞之子刘和与袁绍将麴义,合兵共十万攻打公孙瓒,大败公孙瓒于鲍丘,斩首二万余。于是,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杀公孙瓒所置长官,与鲜于辅、刘和兵联合,公孙瓒屡战屡败,于是逃回易京(故址在今河北雄县西北)坚守,开置屯田。两军相持一年有余,麴义粮尽退兵,公孙瓒乘势出击,击败麴义,尽得其车重。

    公孙瓒又临易河挖十余重战壕,又在战壕内堆筑高达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筑有营垒。堑壕中央的土丘最高,达十余丈,公孙瓒自居其中,以铁为门,斥去左右,令男人七岁以上不得进入,只与妻妾住在里面,又囤积粮谷三百万斛。公孙瓒又让妇人习为大声,使声音能传出数百步,用来传达命令。公孙瓒又疏远宾客,致使身边没有一个亲信,谋臣猛将都渐渐疏远了。从此以后,很少出来打仗。

    公孙瓒兵败自焚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传书给公孙瓒,想跟他释和,公孙瓒没有答复,反而增强守备。袁绍于是大兴兵攻打公孙瓒。先是公孙瓒一别将被围,公孙瓒不肯相救,说:“救一人,那以后众人都会只等救兵而不肯力战。”等到袁绍来攻时,公孙瓒的界桥别营自度不能自救,而公孙瓒必不肯相救,众人或降或逃。

    袁绍直接攻到了城门前,公孙瓒派他的儿子公孙续向黑山(今河南浚县西北)黄巾军求救,又想亲自率兵冲出重围,占据西南山,仰仗黑山军,切断袁绍军的后路。长吏关靖劝谏他说:“现在您的将士都各怀叛离之心,已无力再战,他们之所以能固守是顾惜他们的故乡老少,而把将军您当成主心骨,将军如能持久坚守,袁绍自然会退兵,四方军队一定又可以会合了。若将军现在弃易京而走,军队会失去后镇,易京覆灭指日可待。将军失去根基,流落荒野,怎么成就事业呢?”公孙瓒于是决定不离开易京,等待其子搬来救兵,内外夹攻袁绍。

    建安四年(199年)三月,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相救公孙瓒。援兵还没到,公孙瓒秘密派人送信给公孙续,让他率五千骑兵于北隰之中,举火把为应,公孙瓒就从城内出战。袁绍劫得了这封信,将计就计,举起火把。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率兵出击。袁绍设伏兵袭击公孙瓒,公孙瓒大败,又回到城内坚守。袁绍于是掘地道到城楼下,毁坏其望楼,渐渐到达中央的土丘。公孙瓒自料必败无疑,引火自焚。

  • 推荐阅读

    【备注:三国公孙瓒人物生平,对历史的爱好者而言,很多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等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需要平时日积月累,多闻、多思;敬请顺便了解以下“推荐的历史常识”,利于增长智慧;】

  • 百里奚奠定一统基础

    百里奚辅佐秦穆公称霸,对以后秦国兼并六国结束分裂局面,形成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奠定了基础。孔子在一次与齐景公的交谈中,曾经谈到秦国。齐景公问,秦国从一个弱小的西方狄戎之国,变强的原因是什么?孔子说:秦国国小,但志大。“其谋也和,法无私而令不愉。”秦穆公和百里奚谈了三天,然后授之以政。这种情况,若不称霸,也就很少有的了。

    百里奚忠君爱国

    百里奚提倡教化开启民智,对今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启迪作用。百里奚个人品质高尚,是完美人格的化身,其高尚品质和爱民思想对中国传统士人的人格形成有很大影响。唐宋以前,南阳城西就有百里奚的墓冢(七星冢)并有石麒麟,麒麟岗由此而得名。唐代时候,敬仰百里奚的大诗人李白,多次来南阳游览,感于百里奚伟业,热血沸腾,慨然留下了“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和“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的佳句。到宋代时候,黄庭坚路过百里奚冢,看到的是断垣和残碑,感慨系之,写下了《过百里奚大夫冢》,诗中写道:

    客行感时节,况复思古人。

    何年一丘土,不见石麒麟。

    断碑略可读,大夫身霸秦。

    虞侯纳垂棘,将军西问津。

    安知五羊皮,自鬻千金身。

    末世工媒孽,浮言垢道真。

    幸逢孟轲赏,不愧微子魂。

    亚圣孟子批驳百里奚“自鬻”到秦国的说法,是这样评价的:有人说百里奚以自己卖自己,才得以见秦穆公,可信吗?不,不是这样。这是好事的人编造的。他又说:百里奚辅佐秦穆公显达于天下,流芳于后世,是大贤,大贤的人能这样吗?

    百里奚文化瑰宝

    百里奚传奇故事戏剧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长盛不衰,具有深刻影响。

    直到当代,中国南方的台湾,广东、福建等地的汉剧、闽剧、潮州剧和粤剧等剧种仍在演出有关百里奚的戏剧。如广东汉剧团(院)把《百里奚认妻》作为该团的保留剧种,演唱至今。1957年赴北京演出,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百里奚认妻》,予以高度评价。广东汉剧院现任院长李仙花前年进京演出《百里奚认妻》,还获得了大奖。

    百里奚文化价值

    百里奚品牌是提高南阳知名度的一个强大支点。百里奚去世后,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唱歌谣,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发出相应的呼声。百里奚在历史上的崇高威望和在西部和海外的影响,是提高南阳知名度的一个强大支点,相信充分利用好这一文化遗产,对推动南阳发展,一定能带来巨大的成效。

    百里奚其它相关

    百里奚姓氏由来

    出自姜姓,为春秋时秦国大夫百里奚的后代。春秋时期,虞国有个人叫子明,也称孟明,曾经将自己以五张羊皮价格卖给了卫国商人,跟随卫国商人贩盐到秦国,见秦穆公后被任命为大夫。因功被封于百里这个地方,老百姓称他叫百里奚。百里奚做大夫后,他老婆闻讯来到秦国,无法见面,就到相府当浣衣女子,一日,她当庭演奏一曲《扊扅歌》,唱出百里奚身世,两人相拥而泣,夫妻得以团圆。此曲也是两个版本,早期的歌词有“惜别我时无羊皮,而今富贵忘我为......”。此后,另一版本的歌词变为“百里奚,无羊皮,今日富贵忘我为......”,显然,后来的是经过艺术创作的。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东周列国》里将其描写为虞国人,并在虞国任大夫。公元前655年,虞国被晋国所灭,当了晋国的俘虏,成了奴隶。这时,秦穆公向晋献公求亲,晋献公就把女儿嫁给他,同时把百里奚也作为陪嫁的奴仆之一送往秦国。百里奚不甘心做奴隶,就在半路上逃跑了,可不久又被楚人捉去,成了楚国的奴隶。秦穆公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国君,一直在收罗人才,他听说百里奚是个有才干的人之后,决心把他追回来。他怕用重金去赎会引起楚国对百里奚的重视,就按照当时奴隶的身价,用五张羊皮把他作为逃奴赎回来秦穆公同百里奚交谈后,对他大加赞赏,封他为大夫。百里奚的后代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称百里氏。

    综上所述,史书《国语》称百里奚为子明,也就是明先生,说明百里奚原名为明,按照史学家马非百考证,百里奚真实名字应该叫孟明,后世子女,以他的名为姓,才有了明氏。2004年,南阳作家薛霆创作的《秦国第一相百里奚》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8年,根据小说改编的剧本《大秦名相百里奚》在河南省优秀电视剧、电影、戏剧剧本海选中获得电视剧剧本最高奖。

    百里奚迁徙分布

    百里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百里氏源出姬姓,春秋时代,有一位辅助秦国君主秦穆公,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一霸的人物,叫百里奚。百里奚是秦穆公的宰相,被人称为“五羖大夫”,因为他是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换来的,他就是百里姓的始祖。但勤奋学习,又有才干,练就了一身胆识和本事,他到过许多国家,都不受重用,最后秦穆百里奚出身贫苦百姓家公用五张羊皮将他从楚国换来,任命为宰相,成就了大业。这样看来,百里是老百姓那里起源的一个姓,当百里奚成为大人物后,这个姓氏就更昌盛起来。不过也有的学者认为,百里姓可能也出自贵族,因为百里奚原先是宛人,而宛是上古舜帝的后代居住的地方,故百里奚是舜帝后代中的一支。百里姓望居新蔡郡(相当于现河南省新蔡县一带地区)、京兆郡(相当于现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一带地区)。

    百里奚一岗两相 南都胜迹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南阳城西,有一道贯通南北的神奇高岗,它承接八百里伏牛山之余脉,起于紫山之巅,止于白水之滨。岗林幽壑,梅溪钟灵,向为贤达之士潜踪之地。它因石麒麟与卧龙诸葛的故事而神秘莫测,更因造化出秦相百里奚和蜀相诸葛亮而名垂青史。

    秦相、蜀相皆出此岗。

    现代著名学者张嘉谋先生曾有《梅溪东村晚归》诗云:风逐梅溪带冰流,村前响彻晚钟收。欺它水浅思横渡,让彼岸高不系舟。雪满柴门车撤少,烟笼野寺树梢稠。草枯渐觉舒青眼,山老犹争露白头。西望残碑百里墓,南来古柏三顾楼。卧龙耐冷等归鹤,奇兽辟邪护牧牛。麦陇斜移人影健,夕阳时听犬声幽。而今莫下陈蕃榻,怕有月明上玉钩。卧龙岗上南有诸葛亮躬耕地,向北七里有百里奚大夫故里、墓冢。相距这么近,一岗出两相(秦相百里奚,蜀相诸葛亮),折射出中华民族两个品质:智慧和仁义。令人惊叹不已,同时更加彰显“麒麟――卧龙”的神秘色彩。世人为纪念百里奚,因其故居之岗为麒麟岗,就在其 前置石麒麟一对。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有《过百里大夫 冢》诗云:客行感时节,况复思古人。何年一丘土,不见石麒麟。断碑略可读,大夫身霸秦。虞公纳垂棘,将军西问津。安知五羊皮,自鬻千金身。末世工媒孽,淳言诟道真。幸逢孟轲赏,不愧微子魂。此诗是黄庭坚任叶县县尉时到南阳百里奚墓凭吊时所做。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百里奚宅在南阳县西七里。《大明一统志》载:在府城西七里,水经�水(注梅溪)又南径百里奚故宅。御览引荆州记郡西七里有梅溪,故志传梅溪西有百里宅。百里奚故里在今南阳市西部百里路与麒麟路相交处,俗称百里奚村。百里奚村是后人为纪念先贤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村庄。原有唐开元23年(735)郑琏书五羖大夫碣铭,后没。清康熙36年(1697)南阳知府朱�镌立“百里奚故里”碑一通。村东有墓冢,高约七米,为百里奚大夫墓。墓前有七石,俗称七星冢。墓左次有碑,碑阴刻韩赏诗。

    孕育出中国两大历史名相的南阳西岗,史称卧龙岗,此岗被后人誉为”诸葛亮躬耕地“、”天下第一岗“,同时,卧龙岗亦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历史名胜。

    详细点击:【春秋战国:百里奚】

  • 《汉书》卷九、卷九十四,作者班固

    《后汉书》卷八十九、卷九十九,作者范晔

    《资治通鉴》卷二十九——卷三十一、卷三十五,作者司马光

    《琴操》怨旷思惟歌,作者蔡邕

    《汉书匈奴传》

    《后汉书·南匈奴传》

    详细点击:【汉朝:王昭君(连嫁祖孙三代的美女)】

  • 1893年邢性初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儿时就读家乡成达小学,由于家境贫窘,小学毕业后就失学,只好筹点小本钱,买点布匹杂货,学做担货郎,走村串乡,顶风冒雨,开始他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而后,他到海北(今徐闻县)经人介绍在一家店铺里打工,尝尽底层生活的辛酸苦辣。1924年,邢性初返回家乡,在同村兄弟的帮助下,上宝芳墟开设小布店,惨淡经营,讨个温饱。

    在乡经商期间,正值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在中共党员邢云程的帮助和引导下,邢性初加入了革命的行列,迅速成长为当地一名革命中坚分子。在开展革命活动中,邢性初协同邢云程一起,宣传革命思想,组织革进乡的农民协会、妇女解放协会、劳动童子团等群众团体组织。同时,他们以成达小学为活动中心,举办平民学校和夜校,广涉动员不识字的青年男女和儿童上学读书。当时参加民校学习的有近百人,教学内容除教识字外,还向学员宣传革命道理,如宣传“打倒军阀除列强”、“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使之既学到文化,又懂得革命道理,为国共关系破裂后开展武装斗争,重新组织革命高潮打下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详细点击:【民国:邢性初(革命武装斗争的英勇战士)】

  • 赵武欲重塑霸主的光辉形象,仅靠诸侯的支持还不够,还必须博得周天子的好感。韩宣子奉赵武之嘱托,千里迢迢来到王都,觐见周天子。

    周灵王听闻晋国派使臣前来,先是一惊,后是大喜。鲁、卫都很少过问天子冷暖,晋国次卿居然不辞辛劳,不远千里来聘问,灵王心中甚慰。

    灵王召见韩起,问其来意,韩起彬彬有礼:“晋陪臣韩起前来向宰旅奉献贡品,没有别的事情。”

    深感世态炎凉的周天子,非常赞赏韩起。尽管只是晋国对天王的一次聘问,因为韩起出使的态度与沉稳,灵王忍不住对韩起大加称赞:“韩氏家族必然在晋国兴起,韩起尊周礼,保持着以往的辞令。这样的人物领导这样的家族,还能不兴盛吗?”

    韩起出使之任务成功完成,赵、韩集团也给了周王室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详细点击:【春秋战国:赵武】

  • 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去世,其子献文帝拓跋弘继位,当时献文帝年幼又在居丧之中,侍中、车骑大将军乙浑专权,图谋危及北魏朝政。天安元年(466年),冯太后诛杀乙浑,召高允到禁宫中参与谋断大事。高允上表请求恢复先朝的规章制度,建议规定各郡设立博士、助教、招生学生数量等,献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在郡府成立学校。

    后来高允因年老多病,屡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皇帝不许,于是写下《告老诗》,又因过去一同共事之人已零落将尽,感怀故去之人,做《征士颂》。

    皇兴年间(467年―471年),献文帝下诏让高允兼任太常,到兖州祭祀孔子庙,对高允说:“这次检阅德行的行动不要推辞了。”后来高允跟随文成帝北伐,大胜而归,到武川镇时,奏上《北伐颂》,献文帝看后认为写得很好。

    献文帝身体有不舒服的时候,因孝文帝拓跋宏当时很幼小,所以想立京兆王拓跋子推为太子,召集诸大臣一个个地询问。高允进来跪着上前哭着说:“我不敢多说,怕有劳皇上圣听。希望陛下上思宗庙托付的重要,远追周公辅佐成王的旧事。”于是献文帝将帝位传给了孝文帝,并赐高允千匹锦帛,表彰高允的忠直亮达。后又升迁为中书监加散骑常侍。然而高允虽然能够对古老典故及历史之事有很多掌握,却不能够专心下来勤奋地专心著述。当时他和校书郎刘模有一些辑辍,大部分是接续崔浩的旧作,仿照春秋的体裁,而且当时就有删削纠正的地方。从文成帝到献文帝,军国的书信檄文,大多是高允所写。后来就推荐了高闾来代替自己。因高允有帮助讨论决定重大政策的功劳,晋爵为咸阳公,加封为镇东将军。

    详细点击:【南北朝:高允(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著名文学家)】

  •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2月18日出生,雷锋在湖南长沙雷锋镇简家塘一户贫苦农民家里出生,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父母给他取乳名叫“庚伢子”。

    民国三十四年至民国民国三十六年(1945年至1947年),雷锋父亲雷明亮, 母亲张元满, 哥哥雷正德相继悲惨死去,弟弟饿死在家中,年仅7岁的雷锋从此沦为孤儿,在六叔公和六叔奶奶的拉扯下,艰难地活下来。

    详细点击:【近代:雷锋(共产主义战士)】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