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孔融著名人物介绍

    三国孔融文学成就

    中文名:孔融,别名:孔文举、孔北海、孔少府,国籍:东汉 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说道“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据《后汉书》载,孔融有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共二十五篇。但这为数有限的遗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断流传,其中诗歌仅存八首。[page]

    以下是小编为您讲解三国孔融文学成就,了解三国孔融文学成就相关的人物故事、事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三国历史人物,以及三国历史的发展动态,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佛法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谛。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会慢慢的消失成为过去。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仅仅是历史,具体真实性,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未必能说的真明了,因为,本站的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 三国孔融著名人物专题,三国孔融文学成就,三国孔融历史事件

  • 三国孔融文学成就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说道“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据《后汉书》载,孔融有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共二十五篇。但这为数有限的遗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断流传,其中诗歌仅存八首。

    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笔的犀利诙谐见长。

    总体来看,他的散文讲究辞藻的华美和字句的对称,具有浓重的骈俪气息,这是孔融有别于同时其他作家的地方。同时人们指出他的文章“体气高妙”,“奋笔直书,以气运词”(刘师培《中古文学史讲义》),这又体现了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共同风尚。 与散文相比较,孔融的诗歌显得逊色。

    孔融的品格与言论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影响,孔融反对肉刑等的作品甚至到隋唐时期仍然被用作朝廷政策讨论的论据。

    曾作《郡国姓名离合诗》分扣“鲁国孔融文举”六字,在灯谜界被尊为文人诗谜的开山作。

  • 推荐阅读

    【备注:三国孔融文学成就,对历史的爱好者而言,很多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等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需要平时日积月累,多闻、多思;敬请顺便了解以下“推荐的历史常识”,利于增长智慧;】

  • 《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桓公十六年卒,宣公立。宣公十五年卒,昭公立。

    详细点击:【春秋战国:燕宣公】

  • 2卷11回 天下无双

    3卷19回 逃城杀机

    3卷20回 第一类型计谋

    3卷21回 第二类型计谋

    3卷22回 第三类型计谋

    3卷23回 第四类型计谋

    4卷24回 火烧洛阳

    4卷25回 袁方的路

    5卷34回 两雄相遇说不清(易装为董卓军小兵)

    5卷35回 养虎为患(蒙面)

    5卷36回 一山还有一山高

    5卷37回 强中自有强中手

    5卷38回 死缠不休

    5卷39回 天地见证

    5卷41回 火凤燎原

    6卷42回 大人物

    6卷43回 仁者无敌

    6卷44回 兵法之诡道

    6卷45回 笑有出头天

    6卷46回 极度自信

    6卷47回 天意难测

    6卷49回 大鱼小鱼

    7卷52回 顶天汉子

    9卷77回 八奇阵王

    18卷146回 仁义之王

    24卷192回 八奇之首

    26卷214回 三上三落

    31卷248回 咬着不放

    33卷265回 直捣核心

    34卷277回 大敌当前

    35卷278回 各除一害

    36卷289回 左右开弓

    37卷296回 徐州失陷

    37卷300回 正中下怀

    40卷321回 最强战书

    40卷322回 最强对决

    40卷323回 正奇之变

    40卷324回 腹背受敌

    41卷325回 连珠计发

    41卷332回 开窗亮话

    42卷337回 一箭三雕

    42卷339回 火烧故市

    43卷341回 潜夫考绩

    43卷342回 两阵交锋

    43卷346回 虽败犹胜

    43卷348回 千日神兵

    44卷351回 魔王完梦

    44卷354回 一火泯仇(火葬)

    详细点击:【三国:袁方(水镜八奇之首)】

  • 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咸阳市礼泉县九嵕山,是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昭陵开始营建于贞观十年(636年),是为埋葬临终前要求因山而葬,不起坟墓的长孙皇后而开凿。陵墓依山而建,开创了唐代帝王陵寝依山为陵的先例。陵前的陪葬墓群为扇形,大概有200多座,其中有初唐诸王、公主的墓葬,以及魏徵、李靖、李世勣、房玄龄、尉迟恭等功臣陪葬墓。著名的“昭陵六骏”浮雕原置于陵园北面祭坛司马门内东西两庑,现有四骏陈列于西安碑林,另外二骏流落美国。1979年昭陵博物馆建成。昭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点击:【唐朝:李世民(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 管仲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叁其国而伍其鄙”。所谓“叁其国”,就是将国划分为21乡,士居15乡,工居3乡,商居3乡,分设3官管理。所谓“伍其鄙”,就是将鄙野(国都之外的广大地区)分为5属,设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属下有县、乡、卒、邑4级,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整顿行政系统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详细点击:【春秋战国:管仲(春秋时期“华夏第一相”)】

  • 秋瑾遇难后,无人敢为其收尸,中国报馆“皆失声”,生前好友吕碧城、吴芝瑛设法与人将其遗体偷出掩埋。

    1908年,生前好友吴芝瑛将其遗骨迁葬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因朝廷逼令迁移,其子王源德于宣统元年(1909年)秋将墓迁葬湘潭昭山。

    1912年,湘人在长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经湘、浙两省商定,迎送其遗骨至浙,复葬西湖原墓地。后人辑有《秋瑾集》。

    详细点击:【民国:秋瑾(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 朱屺瞻精通中西艺术,其画贯通古今,融合中西。朱屺瞻与齐白石关系密切,齐白石前后为他刻印70多方,作画题跋、赠扇面数十幅。从50年代以来,他先后在上海、南京、北京、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过十多次个人画展。1962年参加法国春季沙龙画展。1983年为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画巨幅《葡萄》,1986年应邀赴美讲学。他是为数不多的百岁画家,并在百岁纪念日,在上海举办了“百岁书画展”。

    画作《可人图》赏析

    此图是朱屺瞻的代表作品之一,画中题:“嘉瓠吾所爱,孤高更可人。辛酉夏日于北京钓鱼台所见,归后写之,屺瞻。”山石焦墨勾凃,淡墨皴擦,干湿并用,浓淡相宜。葫芦藤叶以粗、涩的焦墨和浓淡不同的湿墨勾出,粗头乱服而有韵致。深重的山石衬出绿色的葫芦,葫芦造型稚拙天真,用笔生涩有力,响亮的绿色中渗透出赭石的光辉,泼辣而稳重。

    朱屺瞻的绘画受西方现代绘画影响,色彩鲜明响亮,节奏感、力量感和层次感极强。他的这幅作品用笔概括有力,用色泼辣生涩,气势磅礴,使人感到强烈的个性和内在的力量,这是朱屺瞻绘画的最大特色。

    详细点击:【近代:朱屺瞻】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