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曹丕著名人物介绍

    三国曹丕喜爱葡萄

    中文名:曹丕,别名:曹子桓,国籍:曹魏 魏朝开国皇帝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之后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黄初七年五月病逝于洛阳,时年40岁。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以下是小编为您讲解三国曹丕喜爱葡萄,了解三国曹丕喜爱葡萄相关的人物故事、事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三国历史人物,以及三国历史的发展动态,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佛法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谛。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会慢慢的消失成为过去。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仅仅是历史,具体真实性,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未必能说的真明了,因为,本站的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 三国曹丕著名人物专题,三国曹丕喜爱葡萄,三国曹丕历史事件

  • 三国曹丕喜爱葡萄

    魏文帝曹丕在世时甚喜爱葡萄一物,并对古作蒲桃。此于《与吴质书》、《诏群医》中有记:“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曹丕在其诏书中也曾记:“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乎?”由此可见,曹丕的确对葡萄钟爱有佳。
  • 推荐阅读

    【备注:三国曹丕喜爱葡萄,对历史的爱好者而言,很多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等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需要平时日积月累,多闻、多思;敬请顺便了解以下“推荐的历史常识”,利于增长智慧;】

  • 赫连昌立为太子

    公元424年(真兴六年)十二月,赫连勃勃准备废黜太子赫连璝而改立幼子酒泉公赫连伦。赫连璝听到这个消息,立即率兵七万人北上进攻赫连伦。赫连伦率兵三万人迎击,双方在高平(一作平城)大战。赫连伦兵败被杀。赫连昌率骑兵一万人袭击赫连璝的大军,斩杀赫连璝,收服了他的部众八万五千人,回到都城统万。赫连勃勃非常高兴,于是立赫连昌为太子。

    赫连昌北魏来伐

    公元425年(真兴七年)八月,赫连勃勃去世,太子赫连昌继位,下令大赦境内,改年号为承光。

    公元426年(承光二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听闻赫连勃勃去世,他的几个儿子在互相争战,关中大乱的情况后,于是决定向西出兵讨伐。就以轻骑一万八千渡过黄河袭击赫连昌。时值冬至季节,赫连昌正在大宴群臣,魏军突然杀到,上下顿时惊恐不安。太武帝的部队到达黑水,离城三十余里,赫连昌才仓促出战。太武帝驰马向前攻击他们,赫连昌退却逃入城中,未来得及关闭城门,北魏士兵乘胜进入他的西宫,焚烧西门。魏军夜晚住宿在城的北部。次日,分兵四面出击,掠抢该城居民,杀死或活捉数万人,牲口牛马达十几万,迁徙一万多家居民而归。

    后来赫连昌派遣弟弟赫连定在长安与北魏司空奚斤相对峙,太武帝乘其空虚又西出征伐,渡过君子津,率三万轻骑,加速兼程而进。群臣都劝谏道:“统万城很坚固,不是十天半月就能攻克下来的,而今我们轻军讨伐他们,进军克敌不下,退兵又无保证,不如等步兵和攻城的器具一齐前行而去。”太武帝说:“用兵的计策,攻城是下策,不得已才用这一方法。如果攻城的器具同时带上前往,贼军就必定会恐惧而严防死守,如果攻城不能按时攻克,那么我们会粮食用尽兵力疲劳,野外又抢夺不到东西,所以这不是上策。朕用轻骑到他的城下,而他先听说有步兵现在只见骑兵到了,就必然心中不当回事,朕且用羸弱之师去诱敌出战,如果能够与我对战一场,朕必可活捉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士兵们离开家乡二千里路,又遇有黄河之险,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因此决战我方有利,攻城我方就不利。”于是往前进军。驻扎在黑水,把兵分置在深谷中埋伏起来,而只用少数兵力开到城下。

    赫连昌奔逃上邽

    公元427年(承光三年)六月,赫连昌的部将狄子玉投降北魏,告诉太武帝说:“赫连昌让人追他的弟弟赫连定,赫连定说:‘城墙这么坚固高峻,不可以攻取拔下,等活捉了奚斤等人,然后慢慢前往,内外夹击,哪有达不到目的呢?’赫连昌认为不无道理。”太武帝不高兴,把军队退驻到城的北面,向赫连昌表示自己的虚弱。派遣永昌王拓跋健和娥清等分别率五千骑兵,向西劫掠居民。遇上有军士负罪,逃入赫连昌的城内,说我军粮食用尽,士卒食用的是野菜,辎重还在后面,步兵大军未到,攻打我军正是便利时机。赫连昌相信他的话,带领士兵出城,共有步兵骑兵三万人。北魏司徒长孙翰等人说:“赫连昌的步兵战阵难以打破,应避其锋芒,暂且等待我们的步兵赶到,再一齐发起猛烈的攻击。”太武帝说:“不对。我们远道前来找贼军打仗,怕的就是他们收缩不出,现在避开他们而不攻击,就振奋了他们削弱了我们,不是办法。”于是收集军队假装败北,引导敌军追赶从而使之疲惫。赫连昌以为魏军败退,便呐喊着向前追杀,把兵阵分散成翼形的状况。行至五六里,太武帝率兵猛冲,但夏军的阵形不动,逐渐重新前行。遇上大风刮起,方术宦官赵倪奉劝太武帝重新改在后天再战,崔浩呵叱了他。太武帝就把骑兵分成左右两部以成掎角之势。太武帝从马上坠落,夏兵已经逼近,太武帝翻身上马,飞腾冲杀,杀掉大夏尚书斛黎,又杀大夏骑兵十余人,流箭射中了他的手掌,仍然奋勇击杀不止。赫连昌军队大为溃败,来不及进城,就奔逃到上邽(今甘肃天水),于是魏军攻下大夏都城统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

    赫连昌坠马被擒

    公元428年(承光四年),北魏平北将军尉眷,围攻赫连昌所在的上邽,赫连昌退到平凉据守。北魏大将奚斤率领军队抵达安定,与娥清、丘堆率领的大军会师。奚斤军中的战马染上温疫,大批死亡,士卒又缺乏粮饷,所以只好深挖沟堑,营造堡垒固守。奚斤派遣丘堆率军队到乡村征粮逼租,北魏士卒残暴无端,大肆抢掠,对夏军未加防备,赫连昌乘机进攻,丘堆军大败,只带着几百名骑兵逃回安定。赫连昌乘胜追击,每天到城下抢掠,魏军得不到粮秣,将领们深感忧虑。

    监军侍御史安颉说道:“我们接受朝廷的诏命是要消灭敌寇,而如今我们却被敌人包围,困守孤城,即令不被敌人杀戮,也要受到军法的惩罚,无论是进、是退都没有生路。而各位王公还安稳地坐在那里,就没有克敌制胜的计谋吗?”奚斤说:“现在我们的军士没有马匹,用步兵来进攻骑兵,断然没有取胜的可能。只有等朝廷派救兵和战马赶来救援,内外夹击敌人。”安颉说:“现在强敌在城外示威,我们城内的士卒精疲力尽,粮食又已经吃完,如果不立刻与敌人决战,我们早晚之间就会全军覆没,救兵怎么能够等到呢?同样是去死,决一死战不也是可以的吗?”

    奚斤又以战马太少为理由,推辞不肯决战。安颉说:“现在我们把各个将领的坐骑集中起来,可以凑到二百匹,我请求招募敢死的士卒,冲出城去打击敌人,即使不能击破敌人,也可以打击他们的锐气。况且,赫连昌急躁无谋,却轻率好斗,常常亲自出阵挑战,军中的士卒都认识他的模样。如果设伏兵突然袭击他,一定能生擒赫连昌。”奚斤仍然面有难色。安颉于是与尉眷暗中谋划,挑选精骑等待时机。不久,赫连昌果然又来攻城,安颉出城应战。赫连昌亲自出阵与安颉交锋,北魏的士卒都认出他的面貌,争相围攻赫连昌。正值狂风突起,尘沙飞扬遮天蔽日,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赫连昌抵挡不住,打马逃走,安颉在后紧追,赫连昌的坐骑突然栽倒,赫连昌坠马倒地,于是被安颉生擒。

    赫连昌叛魏被杀

    公元428年(承光四年)三月十三日,赫连昌被押解到平城,太武帝在西宫为赫连昌安排客舍,房间里的日常用具都跟皇帝使用的一样,又把自己的妹妹始平公主嫁给他,给他常忠将军头衔,并封为会稽公。

    太武帝常常让赫连昌侍从在自己身边,两人单独打猎,两马相并追逐麋鹿,深入高山危谷。赫连昌一向享有勇猛的威名,太武帝手下的将领们都认为太武帝不可这样做。太武帝却说:“天命自有定数,有什么可畏惧的呢!”所以对赫连昌仍然亲近,跟当初一样。

    公元430年(神麚三年)三月十六日,太武帝进封赫连昌为秦王。

    公元434年(延和三年)闰三月十一日,赫连昌背叛北魏,向西逃走。闰三月十三日,北魏河西边哨将领抓住并杀了他。核实赫连昌谋反的事实后,太武帝下令将他所有的兄弟全部诛杀。

    详细点击:【晋朝:赫连昌】

  • 书法成就

    司马岳在位只有短短三年,没有大的政绩。但是他的书法造诣很深,代表作《陆女帖》,被收进宋代《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详细点击:【晋朝:司马岳】

  • 黄质夫(1896年—1963年),名同义、字质夫,江苏仪征人,祖籍湖南邵阳。中国乡村教育运动先驱之一。1920年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1924年国立东南大学农科毕业后,创办并主持江苏界首、南京栖霞、浙江湘湖和国立贵州师范学校,投身乡村师范教育事业长达20余年。

    黄质夫一生怀抱“救百万村寨的穷,化万万农工的愚,争整个民族的脸”的理想,决心培养大批“既有知识又能实干的乡村教师”。主持乡村师范时把愿意从事生产劳动和吃苦作为入学条件,厉行劳动建校,自力更生,勤俭办学,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去做灌输农民知识的教师,改进农民生活的导师,发展乡村社会事业的领袖。

    详细点击:【近代:黄质夫(中国乡村教育先驱之一)】

  • 石崇后来担任卫尉,与潘岳共同巴结奉承权臣贾谧,贾谧与他们很亲善,号称“二十四友”。贾谧的外祖母广城君郭槐每次出来,石崇遇到时总先下车站在路左,望尘而拜。他就是如此卑鄙奸佞。

    公元300年(永康元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诛杀贾后等人,贾谧也被杀,石崇因是贾谧同党而被免官。石崇的外甥欧阳建之前因弹劾司马伦而与其有仇。石崇的爱妾绿珠,相貌美艳,善吹笛。司马伦的党羽孙秀派人去索要绿珠,石崇当时在金谷别馆,正登上凉台,面临清澈的河水,婢女在旁伺候。孙秀的使者将要人的事告诉石崇,石崇将自己的数十个婢妾都引出来让使者看,婢妾们都是满身兰麝的芳香,披戴绫罗细纱。石崇对使者们说:“从中挑选吧!”使者说:“君侯这些婢妾美丽倒是美丽,然而我本是受命来要绿珠,不知哪个是?”石崇勃然发怒说:“绿珠是我的爱妾,你们是得不到的。”使者说:“君侯博古通今,明察远近,希望三思。”石崇说:“不需要三思了。”使者出去后又转回来劝石崇,但他最终还是没有答应。孙秀恼怒之下,劝司马伦杀石崇和欧阳建。

    石崇、欧阳建也暗地得知他们的计谋,便与黄门侍郎潘岳暗地劝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冏谋划诛杀司马伦与孙秀。孙秀觉察了这些事,就假称惠帝诏命逮捕石崇与潘岳、欧阳建等人。当时石崇正在楼上宴饮,甲士到了门前。石崇对绿珠说:“今天我为了你而惹祸。”绿珠哭着说:“我应该在你面前死去来报答你。”便自投于楼下而死。石崇说:“我不过是流放到交趾、广州罢了。”直到被装在囚车上拉到东市,这才叹息道:“这些奴才是想图我的家产啊!”押他的人答道:“知道是家财害了你,为何不早点把它散发掉!”石崇无法回答。他的母亲、兄长、妻妾、儿女不论老少共十五人都被杀害,石崇遇害时五十二岁。

    当初,石崇家的稻米饭撒在地上,过了一夜,都变成了螺,时人认为这是石崇全家被杀的征兆。有关部门查阅石崇的财产簿籍,有水碓三十多处,奴仆八百余人,其他珍宝财货田宅也有这样大的规模。

    公元301年(永宁元年),司马伦被杀,惠帝复位后,以九卿礼仪重新安葬了石崇,并封石崇的从孙石演为乐陵公。

    详细点击:【晋朝:石崇(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 袁宗道钦慕白居易、苏轼,书斋取名为“白苏斋”。明万历年间,王世贞、李攀龙为代表的拟古文风仍有较大影响,袁宗道极力反对,与其弟袁宏道、袁中道志同道合,人称公安派。他认为文章要旨在于辞达。古文遗达,学古应学其达,“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而文章欲辞达,须先有“理”(思想学问),“从学生理,从理生文”,如先秦及汉唐宋诸名家,“皆理充于腹而文随之”。其次要有真情实感,“心中本无可喜事而欲强笑,亦无可哀事而欲强哭,其势不得不假借模拟耳”(以上均见《论文》)。从这种观点出发,他的诗文创作不事模拟,率真自然。游记散文如《戒坛山一》、《上方山一》、《小西天一》等;简牍散文如《答同社二》、《寄三弟之二》、《答友人》等,都情运笔端,真切感人。论说文如《读大学》、《读论语》中某些章节,浅显通达,警辟有味。但他的多数散文以士大夫的闲情逸兴、说理谈禅为主要内容,社会意义不大。诗歌创作又逊于散文,少有佳作。

    在袁氏三兄弟中,对“公安派”文学理论的形成,各自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反复的理论斗争中,三袁组成了一个有序的梯队。最先反对复古的先锋当数袁宗道。正如文学评论价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品》中所说:“公安一派”实自伯修(袁宗道字)发之。”袁宗道很早就推崇白居易和苏轼,他把自己的书斋就命名为“白苏”,其义就是提倡通俗的、接近口语的文字,做到作品明白易懂。

    详细点击:【明朝:袁宗道(“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

  • 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从平阳县山门街开赴皖南,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4月28日,他奉命组建新四军先遣支队,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向苏南敌后执行侦察任务。6月11日,奉命执行挺进南京、镇江间破坏铁道任务。6月17日,在韦岗伏击日军,歼灭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6月21日,先遣支队撤销,仍回第二支队任副司令员,后任代司令员。

    1939年1月,粟裕在指挥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等战斗中,歼日伪军400余人,俘日伪军57名,并炸毁火车一列。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任副指挥。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8月13日,指挥苏中军民反击日伪军报复性的“扫荡”,连续作战42昼夜、130余次,歼日军1300余人。8月中旬起,领导和指挥持续8个月的要点争夺战,“七保三仓”,“五保丰利”(毙伤日军800多人,伪军更多),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根据地基本区。12月26日 与楚青在黄海之滨石家庄(今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结婚。

    1944年1、2月间,粟裕发起春季攻势作战,解放国土近三千平方公里、村镇一百五十多处,争取日伪军一千余人反正。3月,组织指挥车桥战役,歼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伪军480余人,摧毁日军碉堡50座。6月26日,发起南坎战役,共拔除日伪据点七八十处。9月21日一10月31日,组织指挥讨陈战役,歼灭陈泰运部及日伪军2300余人。

    1945年1月13日,粟裕任苏浙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苏南、浙西、浙东部队。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

    详细点击:【近代:粟裕】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