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甄宓著名人物介绍

    三国甄宓孝顺婆婆

    中文名:甄氏,别名:甄夫人,国籍: 三国时期第一美人

    甄宓原是袁绍的儿媳妇。官渡之战后,曹操早就听闻甄宓的美丽,并在战后派重兵包围府邸。但曹丕却喝退士兵,进入带走甄宓,并护其安全。战后,向曹操请求迎娶,曹操见后,不好与其子争妻,便顺水推舟送给曹丕。甄宓是位贤淑的女人,从不和曹丕争执,并对其妻妾以礼相待。但魏国立后,甄宓以其子为继承者,遭到妒忌,被郭夫人陷害而死。文昭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姓甄,又称甄夫人。魏文帝曹丕的正妻,魏明帝曹睿之生母。曹睿即位后追尊甄氏为文昭皇后,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三国志·魏书·后妃传》注列举了其兄弟姐妹的名字,唯独没有她的名字。因为曹植描写宓妃的《洛神赋》被一些人认为是写给甄氏的爱情篇章,故此她一般被称为“甄宓”或“甄洛”,有时又称为甄妃、洛神宓妃等。但从其子魏明帝为避母姓将《感甄赋》改名《洛神赋》而“洛”“宓”二字未被避讳来看,此二字皆非甄氏本名。[page]公元220年,曹丕即位为魏文帝,准备册立皇后,这时能够与甄洛争夺后位的只有郭女王,郭女王是郭永的女儿,长得也很漂亮,而且比甄洛年轻,就是没有生下儿子,于是,郭女王利用曹睿是不足月生下来的,诬称甄氏怀孕二月才与曹丕结婚,曹睿是否为曹家的骨肉,很值得怀疑,曹丕以此事询问甄氏,甄洛对曹丕宠爱新欢郭氏和李贵人、阴贵人等,本已十分不满,又听说此事是郭氏从中挑拨,不禁怒火中烧,不顾一切大斥曹丕对自己亲生骨肉无端怀疑,有损曹门家风,曹丕愤而于公元221年(三国魏文帝黄初二年)赐甄洛自尽,翌年立郭氏为皇后。到了公元226年(黄初七年),魏文帝死,曹睿即位为魏明帝,才为他的生母平冤昭雪,追谥“文昭皇后”。

    以下是小编为您讲解三国甄宓孝顺婆婆,了解三国甄宓孝顺婆婆相关的人物故事、事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三国历史人物,以及三国历史的发展动态,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佛法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谛。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会慢慢的消失成为过去。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仅仅是历史,具体真实性,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未必能说的真明了,因为,本站的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 三国甄宓著名人物专题,三国甄宓孝顺婆婆,三国甄宓历史事件

  • 三国甄宓孝顺婆婆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七月,曹操西征,随行的卞夫人途中生病留在孟津,曹丕留守邺城。当时卞夫人身体虚弱,又担心曹操的安危,睡觉也不塌实,经常流泪。甄氏要去孟津照顾婆婆,曹丕不想让她去,就让下人骗她说卞夫人病好了,甄氏不信,说:“夫人在家,老毛病常犯,现在怎么好的这么快?你一定是安慰我!”所以更加担心。之后得卞夫人回信,说身体已经恢复,甄氏才开心起来。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正月,大军回邺,甄氏去迎接,看到卞夫人悲喜交加,感动了周围的人。卞夫人见甄氏这么关心自己,也忍不住流泪,还说:“新媳妇怕我上次生病也会象以前那样反复难愈吗?我只是有点不舒服,小病而已,十几天就好了。你看看我的气色很好呢。”然后叹道:“真是孝顺的媳妇啊。”

    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曹操东征孙权,卞夫人、曹丕及曹叡、东乡公主都跟随,当时甄氏生病所以留在邺。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九月,大军还,卞夫人看见甄氏脸色很好,奇怪的问她:“你跟两个孩子分别那么久,难道不想念他们,怎么脸色这么好,什么原因?”甄氏笑着回答:“曹叡他们跟随夫人,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 推荐阅读

    【备注:三国甄宓孝顺婆婆,对历史的爱好者而言,很多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等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需要平时日积月累,多闻、多思;敬请顺便了解以下“推荐的历史常识”,利于增长智慧;】

  • 即神秘湘西凤凰传说

    无常鬼无常鬼

    勾人魂魄的穷当差鬼,又瘦又高,穿白衫,一手执把薄扇,一手提个茄子(本应提一串铁键)。手里的茄子是他勾人魂魄时,偷别人菜园里的菜,被人发现,惭愧地吐出舌头,之后再无法缩回,长约一尺多。

    无常鬼另外

    还有像“波斯神”、“淘砂神”、“揭网神”、“公安三宝神”等都是为人们所认可,偶尔要视情祭之的神。

    说到与鬼神共处,凤凰的傩堂戏中也有。直到现在,在农村拜井神、拜树神、拜石神等事也是较常见的事。那些用红纸剪成的拜寄贴或小红鞋不小心就会闯入你的眼帘。

    在凤凰民间,至今也还有一些巫师。巫师有男有女。男巫师身穿红色大袍、头戴红巾法冠,在牛角长鸣锣鼓喧天中跳跃歌舞、上天入地、娱神驱厉;女巫(也称仙娘)也是头蒙黑纱、全身抖动,双手不停拍膝,也是上天入地,联络阴阳,为户主找亡魂,追往事论祸福,释怨忧,听者悲从中来,不由涕泪纵横。这当然是蒙昧时代的迷信产物。但招魂词里有人间到天上的丰富想象。伟大诗人屈原藉借用这种丰富的想象创作《九歌》这样不朽的诗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迷信在凤凰也越来越少了,笔者例举出来,只是为了揭示凤凰文化的某些楚特征,让别人有更多的一些认识。

    详细点击:【春秋战国:无常鬼】

  • 靳准出身郎官,出任中护军。建兴三年(315年)三月,汉赵昭武帝刘聪娶靳准的两个女儿靳月光、靳月华,并立靳月光为上皇后,靳月华为右皇后。刘聪虽然喜爱月光,但毕竟皇后与嫔妃太多了,一时宠幸不过来,靳月光多寂寞,遂与禁卫偷情。此事被老仇人谏官陈远达知道了。陈远达便上奏了一本,铁证如山。刘聪震怒:居然敢给皇帝戴绿帽子!靳月光被迫自杀。可这并没影响到靳准的地位。

    话说刘聪本偏房所出,非皇后亲生,夺取长兄皇位后,名不正,言不顺,便想将皇位让给皇后所生的弟弟刘乂。刘乂推辞不受,刘聪就封刘乂为皇太弟。引起刘聪儿子刘粲的不满。不久刘粲勾结靳准与王沈,诬陷刘乂造反,将他抓捕。因刘乂有“大单于”的衔头,平京中的氐族和羌族贵族均归他管。靳准就逮捕了十多位正在京中的两族贵族,把他们吊挂于半空,施展各种酷刑,逼他们招出皇太弟谋反的“事实”。 刘聪大怒,废刘乂为北部王,立刘粲为太子。刘粲又使靳准杀了刘乂。不久,氐羌两族因此叛变十万余人,刘聪封靳准行车骑大将军,将其镇压下来。

    刘粲、王沈与靳准三人的倒行逆施,惹来无数铮臣死谏。如金紫光禄大夫王延直骂王沈:“使皇汉灭者,坐汝鼠辈与靳准耳,要当诉汝于先帝,取汝等于地下!”靳准故作无辜道:“我奉诏收汝,奈何污我乱国?”崔懿之也大骂靳准:“靳准枭声镜形,必为国患。汝既食,人亦当食汝!” 两人立刻便被斩杀。监斩的正是靳准。

    刘聪死前,令三个亲王与国丈靳准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刘粲。318年,刘聪死,刘粲即位,拜靳准为司空,录尚书事。封靳月华为太后,册靳准另一女儿为皇后。而刘粲的贵嫔也是靳准的侄女。当夜,刘粲就上了太后的床。而此时的靳太后还不过二十岁,靳准隐忍不发。刘粲荒耽酒色,游宴后庭,军国之事一决于靳准。靳准矫刘粲命,封从弟明为车骑将军,侄子康为卫将军,掌握了京城的军事权。但他同时也怕亲王们的兵力,于是又有了算计。

    这天靳准入宫密见两个已是皇太后、皇后的女儿,说,“大臣们现在正私下密谋,想废掉皇上,立济南王刘骥(刘粲之弟,大司马)为帝。如果事发,我们靳家会被杀得一个不剩。你们俩一定要趁间说服陛下早下手。” 两女一听,大惊失色,便在此后的几天晚上,与刘粲云雨之时,频频吹动枕边风,哭诉宗室即将造反,自己命在旦夕。刘粲已被酒色沉湎多时,早就忠奸不分,听到美人的哭诉,自然派太监带兵,将自己的兄弟亲王,于一天之内居然杀个精光!共计济南王刘骥、上洛王刘景、齐王刘励、昌国公刘凯、吴王刘逞等。

    等到这一切都做完了,318年9月,靳准发动了政变,带领亲兵闯入后宫杀死刘粲。在京城的所有刘氏皇族,不管男女老少,全斩与东市。还把刘渊和刘聪的墓也掘了,将刘聪的尸体斩首,焚烧其宗庙。

    靳准自号“汉天王”,置百官。此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靳准想把西晋灭亡时被前赵抢夺的传国玉玺,交由降汉晋人胡嵩送往江东晋廷,并对晋元帝称:“屠各小丑安敢称王,乱大晋使二帝播越。今送二帝梓宫于江东。”胡嵩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个司空的目地是什么,不敢送玺,被靳准一剑杀了。晋元帝更是不解,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但是还是派太常韩胤去试一试,果然把怀帝和愍帝的棺材接了回来。

    此时的匈奴人内乱,落入了一人眼里,他就是早年投降匈奴的西凉名将北宫纯。“身在胡营心在晋”,他立即号召汉人起义,并在东宫构筑堡垒。不过让他大失所望,响应的汉人寥寥无几。起义被靳准轻松剿灭,北宫纯死。

    中山王刘曜时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镇守长安。闻靳准叛乱,亲自率领军队由长安出发赴平阳,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遇到了从平阳出逃的太保呼延晏与太傅朱纪。他们劝刘曜称尊号,刘曜遂即帝位,改元光初,当时石勒驻守河北,刘曜封石勒为大将军,同石勒成犄角之势,进攻平阳。

    靳准看对方势大,便派侍中卜泰前去讲和。刘曜对他说:“刘粲乃乱伦的无道昏君,你杀之有功无过。只要你投降,我便算你拥立之功。”

    这话表面上好听,可是靳准自己知道,刘曜的母亲和亲哥哥,都是被自己所杀。如果自己投降,只怕是凶多吉少。因此,虽然堂弟靳明与靳康催他投降,他却一直犹豫着。

    319年,靳准被靳明所杀,其众共推靳明为主,靳明送传国玺于刘曜,准备投降刘曜。石勒大怒,派主力急攻平阳,靳明刘曜求救,刘曜派将迎回靳明。平阳士女一万五千人随靳明归于刘曜,刘曜斩靳明全族男女。靳氏就此落下了历史舞台的帷幕。

    详细点击:【晋朝:靳准】

  • 《新唐书》:

    卷二之《本纪第二.太宗》,卷九十二之《列传第四.荆王李元景》,卷九十三之《列传第五.太宗子》,卷一百一十三《列传第二十五.权万纪》。

    《旧唐书》:

    卷一之《本纪第一.高祖》,卷二之《本纪第二.太宗上》,卷六十九之《列传十五.长孙无忌列传》,卷八十之《列传二十六.太宗诸子》,卷八十一之《列传二十七.柳范列传》。

    《唐会要》:

    卷五之《吴王恪杂录》,卷七十八之《唐会要.亲王遥领节度使》。

    《册府元龟》:

    卷二百六十五之《宗室部.封建第四》,卷二百六十六之《宗室部·仪貌·材艺》。

    《贞观政要》:

    卷二之《直谏.附》,卷四之《太子诸王定分第九》,卷四之《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卷七之《贞观政要.礼乐第二十九》。

    《魏郑公谏录》:

    卷二之《解薛仁方官加杖》,卷三之《与儿子常一处》。

    《全唐文》:

    卷四之《太宗一.授安州刺史吴王恪等官制》,卷六之《太宗三.荆王元景等子孙代袭刺史诏》,《太宗七.诫吴王恪书》。

    《大唐新语卷二十七.酷忍》。

    《资治通鉴.唐纪》:

    《卷一百九二十》,《卷一百九十四》,《卷一百九十五》,《卷一百九十七》,《卷一百九十九》,《卷二百八十二》。

    详细点击:【唐朝:李恪(吴王)】

  •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孙策逝世,趁此孙氏政权中枢交替之际,自立冶县之地域的建安等县的当地山越人又进行了要求自立自治的反抗斗争;接掌权力的孙权,不得不又派出猛将贺齐,对建安等地第二次用兵。

    公元203年(建安八年),会稽郡南部建安、汉兴、南平等地的强族首领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起兵反对孙权,此五将领各率万余人在汉兴一带形成多梯队、多层次的纵深布防,又派出吴五率本部六千人屯大潭防守,又派邹临也率本部六千人屯驻大潭南面的盖竹,以保东冶地的政治中心建安,这时,山越兵先发制人。屯驻盖竹、大潭的一路人马,越过武夷山,杀向余汗,洪明、洪进一路则攻打汉兴,来势汹汹。

    孙权命南部都尉贺齐往讨,传命各县出兵五千兵卒,由县令、县长率领,统归贺齐指挥。贺齐认为,山越人兵多,自己兵少,在部队到达余汗与山越军对峙之时,便不再前进,怕深入进军后被山越人断了退路。于是命令松杨县长丁蕃率所部留置余汗。丁蕃认为,自己原是与贺齐平起平坐的将领,如今成为他的部属,受其指挥,心中不服,不肯留下。贺齐坚决执行军法,斩首丁蕃,于是全军上下,无不震惊,没有不服从命令的,都同心协力,拼死力战。

    贺齐部署一部份兵力留守后方,然后亲率主力攻打洪明等部,连连大败洪明等将,并临阵斩杀洪明,迫使洪进、吴免、苑御、华当四将全部投降。贺齐又乘胜率军打败驻扎在盖竹的吴五,然后,军锋又转向大潭打败山越军,迫吴五、邹临也投降。

    这一仗讨平东冶地,共斩

    杀山越军六千人,并且俘获了山越全部名将,收编精兵万余,恢复了原设县邑,稳定了统治秩序。孙权拜贺齐为平东校尉。重新恢复了名为汉廷、实为孙吴在东冶地所立的各个县。

    贺齐最后进军东冶地政治中心建安,在旗山设立了会稽郡南部都尉府,并出任南部都尉;且在所属建安、汉兴、南平三县各编配士兵五千,统归他本人指挥。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贺齐率军又转讨上饶,并分建安之桐乡地,设立建平县。

    详细点击:【三国:贺齐】

  • 百回本续书

    陈忱的《水浒后传》中,柴进重上饮马川落草,参与抗金。后到海外投奔李俊,最终成为暹罗国太子太保、礼部尚书,行丞相事。

    青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中,柴进托生为天禽曜星小虬髯孙本。

    70回本续书

    俞万春的《荡寇志》中,柴进一直留守山寨,山寨失陷时被盖天锡擒获。后押赴京城,凌迟处死。

    程善之的《残水浒》中,柴进返回沧州,烧毁盟书,继续做世袭崇义公。由于种师道以及梁山众兄弟刻意隐瞒,朝廷对他在梁山落草之事丝毫不知。

    巴孤的《贼三国》中,

    央视版水浒传的柴进柴进是宋国镇南大将军、广州牧,封广王。后因不愿出兵助宋伐魏,联合交州士燮,在岭南自立,最终与宋国决裂。

    张恨水的《水浒新传》中,柴进参与抗金,在冀南道斩杀汉奸王开人,却被金军乱箭射中旧伤,伤重而死。

    其他续书

    褚同庆的《水浒新传》中,柴进在梁山排第十二位,担任管事头领,与乐和一同负责招接四方好汉、款待各路英雄。最终随宋江受招安。

    教头林冲的《结荡寇志》中,柴进原本应凌迟处死,但因宋太祖不得杀戮柴氏的祖训,被宋徽宗暗中释放。他化名柯引,到南宁投奔小梁王柴桂,途中却阴差阳错成为明教教主,接掌方腊残部。

    详细点击:【宋朝:柴进(仗义疏财的义士)】

  • 苏曼殊的原籍为广东珠海市沥溪村。其祖父苏瑞文以经营进出口业发家。其父苏杰生在日本横滨经商,任某英商洋行买办。苏曼殊即诞生在日本横滨。但他的生母并非苏杰生的合法妻妾,而是一个名叫若子的日本女子。所以,苏曼殊是一个混血儿和私生子。在封建观念严重、华夷之别严格的当时,苏曼殊的这种“不光彩”的出身,注定了他必然要受歧视的命运。所以他一出世,母子二人便被赶出了苏家之门,母亲只好带他回到了外祖父家。到了苏曼殊三、四岁的时候,由于苏家生女多而生男少,苏曼殊才被领回广东珠海老家。从此,母子分离,终生不复一见。远离生母的苏曼殊,颇受家庭虐待。比如他在十三岁时曾经害过一场大病,家长们不仅不给他延医治病,反而把他放在柴房里等死。

    在苏曼殊九岁那年,苏杰生经商失败,家庭破产。从此一蹶不振,每况愈下,以致苏曼殊从十三岁起,就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他先在上海姑母家寄食两年,学习中文和英文。接着又在十五岁那年(1898年),得其表兄林紫垣的资助,到日本留学。先后在横滨华侨所办大同学校学习四年,东京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学习一年,成城学校学习数月。在这近六年的留学期间,苏曼殊的生活是很清苦的。据他的同学和好友冯自由回忆,苏曼殊在东京上学时,因林紫垣只月助十元,苏曼殊住的是最低劣的“下宿屋”,吃的是掺了石灰的米饭,为了节省火油费,晚上竟不点灯。

    苏曼殊于1903年回国后,先任苏州吴中公学教习,后为上海《国民日报》撰稿。因该报停刊而失业,便到香港投靠兴中会负责人之一的陈少白,不料因误会而遭冷遇。苏曼殊一气之下,便跑到广东惠州某破庙削发为僧。但为时只有数月,尚未取得正式和尚的资格,即乘师父外出之机,偷了已故师兄博经的度牒,溜之大吉。从此以“博经”自命,并自称“曼殊和尚”,开始了四海为家的流浪生活。他以上海为中心,频繁来往于大江南北、日本和东南亚各地。有时以教书为生,有时靠卖文过活,有时寄食于寺庙,有时乞贷于友朋,有时“赀绝穷饿不得餐,则拥衾终日卧”(柳亚子语),有时甚至把金牙敲下来换烟抽。终于在“五四”运动的前一年穷病而死,享年仅三十五岁。

    详细点击:【近代:苏曼殊(近代文学艺术家、翻译家)】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