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张飞著名人物介绍

    三国张飞张飞墓

    中文名:张飞,别名:张益德,张翼德,国籍: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张飞(?-221年),字益德(《三国演义》中字翼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追谥“桓侯”。在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演义简介:河北涿郡屠夫,以杀猪为业。早年与刘备、关羽桃园结义,因年纪最小而排行第三。他性如烈火,嫉恶如仇,曾怒鞭督邮,并一度拔剑欲刺董卓。于长坂坡当阳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入川时一路凯歌,义释严颜,并将其收降,直捣成都。入川后率精兵击败张郃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拜为右将军,封五虎上将。刘备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为了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伐吴,同年六月,张飞被部将范强(《三国演义》中写作范疆,之所以会写错是因为强的异体字写作彊,彊与疆很像)、张达刺杀,终年55岁。

    以下是小编为您讲解三国张飞张飞墓,了解三国张飞张飞墓相关的人物故事、事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三国历史人物,以及三国历史的发展动态,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佛法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谛。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会慢慢的消失成为过去。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仅仅是历史,具体真实性,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未必能说的真明了,因为,本站的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 三国张飞著名人物专题,三国张飞张飞墓,三国张飞历史事件

  • 三国张飞张飞墓

    张飞墓冢位于张飞庙的后殿,墓头正前方建有一墓亭,亭内起一石拱券,塑有张飞武像,原为明永乐年间铁铸,高1.65米,“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今为泥塑。张飞墓成椭圆形,南北长42米,东西阔25米,高8米。冢上林木葱茏,碧草成茵。
  • 推荐阅读

    【备注:三国张飞张飞墓,对历史的爱好者而言,很多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等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需要平时日积月累,多闻、多思;敬请顺便了解以下“推荐的历史常识”,利于增长智慧;】

  • 军事宗旨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为后世称道并沿用。经济思想范蠡是春秋末年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史记·货殖列传》载,范蠡的老师计然认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上文的大意是说:谷物粜的价格太贱则损害农民利益,农民受损 害不努力生产,农田就会荒废。谷物的价格太高则会损害工商业者的利益,工商业受损害无人从事工商业,就会使经济发生困难。谷价如果低至20就会损害农民,谷价如高至90就会损害工商业。如果把谷价限制在不低于30、不高于80的幅度内,就会对农业和工商业都有利。如能这样"平粜齐物",关卡、市场都不匮乏,不就是治理国家的办法吗?春秋末年,范蠡提出的"农末俱利"的思想有重要意义。这表现在:首先,他提出了“谷贱伤民、谷贵伤末”的问题,通过把价格调整到一定范围内而作到"农末俱利"。这样既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又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协调发展。其次,他明确提出了商品价格对生产与流通的作用,尤其是恰当地处理好谷价与其他商品价格的关系对生产与流通的作用。范蠡试图通过调整价格促进生产和流通,这都是通过经济手段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这也是值得肯定的。再次,怎样把物价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呢?范蠡主张用"平粜"的办法,这就需要丰收年国家把粮收购储藏起来,在歉收年缺粮时国家再把粮食平价粜出,这样才能起到平定粮食和其他物价的作用,这就叫做"平粜齐物"。所以"平粜"是范蠡首先提出来的,战国时李悝推行平粜法和汉代设"常平仓"都是这一思想的发展与实践。因此,"平粜"思想的重要性也不可忽略。范蠡有治国理财的实际经验,他提出的"农末俱利"的价格政策和"平粜齐物"的经济主张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范蠡不愧是我国古代治国理财的杰出人物。“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等至今对现代的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因之史家在引用这些史料时常有惴惴之感。今利用新出土的史料,再研究范氏一族的经历,可能会使关于范蠡其人的各种疑点得以澄清,并会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即辨明范蠡思想乃是从老子到庄周的道家思想演进历史的过渡的环节,是庄老学派的思想来源之一。

    详细点击:【春秋战国:范蠡(南阳商圣、文财神)】

  •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1.丹杨太守聂友素与恪善,书谏恪曰:“大行皇帝本有遏东关之计,计未施行。今公辅赞大业,成先帝之志,寇远自送,将士凭赖威德,出身用命,一旦有非常之功,岂非宗庙神灵社稷之福邪!宜且案兵养锐,观衅而动。今乘此势,欲复大出,天时未可。而苟任盛意,私心以为不安。”恪题论后,为书答友曰:“足下虽有自然之理,然未见大数。熟省此论,可以开悟矣。”於是违众出军,大发州郡二十万众,百姓骚动,始失人心。

    2.始恪退军还,聂友知其将败,书与滕胤曰:“当人强盛,河山可拔,一朝羸缩,人情万端,言之悲叹。”恪诛后,孙峻忌友,欲以为郁林太守,友发病忧死。友字文悌,豫章人也。

    《吴录》:

    聂友有脣吻,少为县吏。虞翻徙交州,县令使友送之,翻与语而奇焉,为书与豫章太守谢斐,令以为功曹。郡时见有功曹,斐见之,问曰:“县吏聂友,可堪何职?”对曰:“此人县间小吏耳,犹可堪曹佐。”斐曰:“论者以为宜作功曹,君其避之。”乃用为功曹。使至都,诸葛恪友之。时论谓顾子嘿、子直,其间无所复容,恪欲以友居其间,由是知名。后为将,讨儋耳,还拜丹杨太守,年三十三卒。

    详细点击:【三国:聂友】

  • 陈金凤名义上的父亲是福建观察使陈岩,陈岩有断袖之癖,宠爱男色侯伦,其母陆氏是个美人,陆氏便与侯伦通奸,陆氏生下女儿陈金凤,陈金凤即为侯伦与陈岩妻子陆氏所生的私生女。陈金凤本是闽王王审知的贴身侍姬,因陈金凤姿色艳美,玉肌滑肤,所以被王审知的儿子王延钧纳为姬妾。陈金凤生下儿子王继镛。陈金凤是一个寡妇再醮的人,她原为十国中闽国国主王审知的侍姬,王审知死后又成了他儿子王延钧的皇后,这一点上她与武则天是一样的,可惜没有武则天的胸襟气度,最终不得好死。陈金凤是一个私生子,她父亲是当时的福建观察使陈岩,他是个同性恋者,有断袖癣,当时他手下有一个小吏侯伦,因为生得俊美,肤色白皙,有如好女子,再加上个性柔顺,因而成为陈岩的男宠,随时可以出入陈家。丈夫是个同性恋者,在性生活上自然就冷落了妻子,陈岩的妻子姓陆,也是个大美人,一方面官宦的家眷不可能到处抛头露面,另一方面五代十国时期,理学渐露机芽,女子的三从四德日益被强调,陈岩的妻子就不可能到外面打野食来满足自己,于是就和丈夫争夺起侯伦这个阴阳情人,也亏得侯伦左右逢源,居然和陈岩的妻子陆氏夫人几度春风,而生下陈金凤。

    详细点击:【五代十国:陈金凤(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皇后)】

  • 蒋先云(1902年—1927年),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学生运动与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革命烈士、“黄埔三杰”之首;字湘耘,别号巫山。

    1902年8月17日(农历7月14日)出生,父亲蒋继堃是清末秀才,为人忠厚正直;母亲肖玉秀,人称“大脚婆”,朴实勤劳,性情开朗;蒋先云兄弟姐妹8人,先云排行最小,5个哥哥,两个姐姐;大哥蒋先烈,跟随孙中山革命,参加同盟会,1913年,在湖北进行反对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的革命活动,就义于武昌;蒋先云早年入保合小学读书,1917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五四”期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任湘南学生联合会第一届总干事,与夏明翰、黄静源共同领导组织湘南25个县学生罢课运动。在校期间组织革命团体“心社”,创办《嶷麓警钟》月刊,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是湘南革命组织之开端。

    蒋先云成长为湘南学生运动领袖,深得毛泽东赏识;1921年10月,经毛泽东介绍并经中共湘区委员会审查,与夏明翰、贺恕、蒋啸青、黄静源、屈子健一同加入中国共产党。

    次年,受中共湘区委派至江西安源路矿,与李立三、刘少奇于1922年9月14日共同组织、领导17000余人参加的安源路矿大罢工,取得完全胜利,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党支部书记兼文书股长。

    后受组织委派,到湖南水口山于1922年12月5日组织领导3000余人参加的水口山矿工人大罢工,亦取得完全胜利(任俱乐部主任与党支部书记),邓中夏评价“其雄壮不亚于安源”,蒋先云成长为工人运动领袖。

    1924年,由毛泽东介绍,在1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优秀青年中,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一期,与陈赓、贺衷寒共称“黄埔三杰”。

    1924年3月19日,蒋先云从上海回到长沙,与李祗欣(湖南省醴陵县人,李立三同志的胞妹,中共党员)喜结良缘。

    蒋先云在黄埔军校期间任中共黄埔特别支部第一任书记,在校期间,在廖仲恺、周恩来的帮助下,创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任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主席,在《中国军人》上发表革命军事文章8篇,在广州民国日报上发表多篇反帝与宣传革命、反对独裁文章,成为黄埔军校最有影响力和威望的学生,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军人(包括开国元帅徐向前、红军高级将领左权),很多有志青年军人把“青年军人联合会”作为他们革命精神的寄托,会员由开始的2000多人迅速发展到20000多人,活动范围由黄埔军校延展到在广东的军队和滇、桂、湘所设的军校,进而遍及全国,成为一代青年军人中大部分走革命道路的导航站。

    蒋先云深得时任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中共广东军委负责人兼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赏识,是蒋介石最得意之学生,被誉为“黄埔奇才”,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做了大量有利于两党合作的政治活动,多次调和校内党争,多次力量劝蒋介石与共产党合作,期间参加两次东征陈炯明、平定广东商团叛乱、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役。

    1925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被选派黄埔教导一团一连任党代表,后调任蒋介石侍从参谋任国民革命军一师二团二营营长;9月28日,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师第七团党代表,参加第二次东征,攻打惠州城大战中,组织并带领敢死队攻克了号称南中国的第一天险——惠州城,同年冬,被任命为第一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

    1926年1月,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6月,黄埔同学会成立,蒋介石任会长,曾扩情为秘书,蒋先云为监察委员。

    北伐战争开始后,蒋先云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北伐文告,多出其手”,旋任补充第五团团长,授陆军少将军衔。

    北伐军攻克武昌,占领南昌以后,革命重心逐渐北移,长江中游的武汉三镇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国民党决定迁都武昌,蒋介石却以“政治与军事发展便利起见”,力主迁都南昌,在“迁都之争”失败后,蒋介石彻底背叛革命。

    1927年2月8日,蒋先云接到周恩来的密信,告诉先云蒋介石已公开反共,叫先云到武汉工作。2月14日,先云离开南昌来到武昌。

    蒋先云在武昌,由刘少奇介绍,担任中共湖北省军委委员、武装部长兼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总队长。先云通过学运、工运到黄埔从军一系列磨炼,深感中共必须建立一支自己的武装,今后走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于是,他积极扩大纠察队,尽最大努力从各种渠道获得更多武器,按军队编制进行训练,工人纠察队壮大到5000余人,3000多条枪,成为中共掌握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面对蒋介石的公开叛变,武汉国民党中央宣布开除蒋介石党籍,武汉国民政府宣布罢免蒋介石一切职务,中共中央发表《为蒋介石屠杀民众宣言》;1927年4月23日,武汉各界成立“反蒋委员会”,公推蒋先云为主席,在武昌阅马场举行声势浩大的三十万余人“讨蒋大会”,通过《反蒋宣传大纲》、《告(黄埔军校)各期全体同学书》等文告,出版《讨蒋特刊》,高呼:“昔日校长,今日校贼!”“蒋贼不除,世无天日!”

    1927年4月18日,在武汉的国共两党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继续北伐,4月19日,任命蒋先云为北伐军第一纵队第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党代表兼团长;5月28日,在河南临颖作战时不幸英勇牺牲。,

    周恩来、徐向前、恽代英、郭沫若、张发奎、高语罕、罗章龙均在不同时期发表悼词与纪念文章追忆蒋先云;中共中央刊物《向导》198期发表《悼蒋先云同志》一文;周恩来则在同年6月8日亲自主持蒋先云的追悼大会,国民革命政府追赠其为中将军衔。

    同样令人悲痛的是,在这一年,蒋先云之妻李祗欣(1906年1月14日—1927年4月11日)亦病故于武昌红十字医院,年仅21岁。

    领导学运和工运

    中国

    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革命烈士、“黄埔三杰”之首的蒋先云烈士是湖南新田大坪塘人,1902年8月17日(农历7月14日)生于普通农民之家,自幼聪明过人,只因家境贫穷,本已入学无望,幸因亲朋戚友给以支持,出钱出米,才得勉强上了村立国民小学读书。

    由于读书勤奋,所习各科都取得优异成绩。被老师认为他“秉赋聪颖”而深为器重。于是很快得以跨过高小而被湖南三师破格收为学生而免费入学。

    据载,有一次学校老师以“月”字为题,要学生造句联对。蒋先云以旧社会腐败没落,行将消逝,而新社会则如旭日东升、大地光明为意境,写出“残月西斜,漫洒人间;日出东方,大地红遍。”的警句造成联语,博得国文老师十分赞赏,立刻挥笔写上“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含义深厚,超脱异常。传阅 ”等赞语。

    时值1917年“十月革命”和1919年“五四运动”先后爆发。他与夏明翰、黄静深等一起受到这革命浪潮的影响也在衡阳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的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在衡阳三师,他带头发起组织“学友互助会”,团结新田、宜章等一带地区的进步同学创办《嶷麓警钟》,自任主编 。又继长沙湖南学生联合会之后,也在衡阳成立“湘南学生联合会”,受推为联合会第一届的总干事,并在何叔衡指导下率领爱国进步学生掀起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蒋先云曾发展和组织了湘南二十五县的爱国学生开展罢课斗争,会同师生们举行集会游行,到街头演讲,散发传单;又亲自起草反对卖国的二十一条宣言,倡行抵制日货。他振臂高呼:“誓死争回青岛!”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还与夏明翰一起,英勇地冲开军警阻挠,闯入贩卖日货的奸商店铺,捉拿走私贩卖日货的奸商示众和斗争,使衡阳日货为之敛迹,国货畅销!

    宣传新文化运动,蒋先云是不遗余力的。曾在衡阳三师建立文化书社分社,开设书报贩卖部,经常出售宣传马克思、列宁思想的书报刊,大量销售《共产党宣言》、《向导》、《新青年》、《少年中国》、《劳动界》等革命刊物。1921年,他更以毛泽东创建的新民学会为榜样,发起组织革命的“心社”。

    蒋先云亲自起草心社章程,其宗旨是:“牺牲个人利益,图谋群众幸福,结合真纯同志,谋社会实际改进。”这与长沙新民学会规定要“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亦可谓南北呼应,而异曲同工,为湘南成立革命组织首创开端。

    同年五月,蒋先云又利用“五一”、“五四”、“五九”等革命纪念节日开展大规模宣传活动。在“五九”国耻纪念群众大会上,亲自登台作了《怎样洗雪我们的国耻》 的动人报告。听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显示蒋先云在学生群众运动中发挥着先锋作用。

    由于蒋先云在湘南三师的出色表现,毛泽东在1921年从上海参加成立党的“一大”之后,回到长沙就赶到衡阳听取蒋先云的汇报,决定以衡阳三师为革命学生活动的基地,成立中共湖南三师党支部。同年,吸收蒋先云等为湘南地区第一批共产党员,为湘南地区革命斗争揭开崭新的一页。

    1922年,年仅二十岁的蒋先云在三师毕业后,他随即受党的派遣,到安源会合李立三、刘少奇一起,从事工人运动。他们通过开办工人夜校、成立工人俱乐部,很快就把矿工群众组织起来,由李立三与蒋先云分任俱乐部主任和文书股长。

    在工矿群众中,他们以反对压迫剥削,保障工人生活利益为号召,发起了一万七千多路矿工人举行了一次全国闻名的大罢工,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随后,蒋先云又转往水口山矿,他应水口山工人代表的邀请,向工人传播安源罢工斗争的经验,帮助他们组织工人团体,开展为捍卫工人生活利益而斗争的工人运动。

    经过蒋先云的策划,水口山工人在1922年11月27日就正式公开成立工人俱乐部。几天之内,就有成百成千的工人群众踊跃加入俱乐部活动,并成立水口山中共党支部。由蒋先云担任书记兼俱乐部主任。12月经他亲自从事深入思想工作,发动三千水口山地区矿工实行罢工,坚持斗争达23天之久。

    在斗争中工人俱乐部选出“十代表”、“百代表”,而以蒋先云为罢工全权代表。直接同矿主和矿局开展面对面谈判。反动当局曾企图贿赂白银五百两,收买凶手行刺蒋先云。工人闻讯就将蒋先云秘密保护起来,使他得以转危为安。

    反动矿局此计不成,又以伪军营部的名义张贴布告,悬赏捉拿蒋先云。说“凡拿获解部者,赏洋一千元;来部引导,因而拿获者、赏洋五百元”等等,以期阴谋必要杀害蒋先云而后快。但都被一一被识而失败了。最后反动当局无计可施,只得答应水口山工人罢工条件而使水口山工人赢得完全胜利。

    在庆祝罢工胜利的大会上,由全权代表蒋先云宣布罢工胜利的经过和条件。最后,会上三呼万岁:“工人万岁!水口山工人俱乐部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万岁!”并游行而结束。

    由上可见,早在二十出头的青年时代,蒋先云在投身学生运动与工人运动中,他就显示了卓越的才能和享有威望,成为朝气勃勃的青年革命家。

    黄埔军校时期

    正当蒋先云在湖南衡阳、安源、水口山等地崭露头角、名声广传之际,适遇孙中山首倡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由两党先驱者们积极酝酿而逐步实现,并决定仿效苏俄红军经验,建立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材的革命军官学校。于1924年6月在黄埔港一个四面环水的长洲岛开办。

    黄埔军校的学生和教官是国共两党依靠地方党组织,采取公开与秘密的两种方式,招收革命先进的军官和青年来校报考而取录的。如湖南地区就先后多批招来蒋先云、陈赓、宋希濂、郭一予等青年经过考试取录的黄埔一期生。那时从各地招来的学生考试都很严格,一般是各地两党组织自行初试,送经上海中转站复试,到广州再经总复试方正式取录。以期经过革命培养,成为武装革命的高素质的军事骨干。

    由于蒋先云在衡阳读书时早在投身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中经受不少政治锻炼,受到不少革命的思想熏陶。所以他到军校学习和考试都得心应手,成绩优秀而独占鳌头。

    据一期同学宋希濂等多人的回忆:当年入学考试和毕业考试,都是蒋先云连得第一。这就恰如科举时代的学人士子经历县试、省试、京城会试能连中三元而得到金榜题名第一的状元一样,校长蒋介石得知蒋先云的出色表现也特别高兴。

    据周恩来说:“蒋介石也因此把蒋先云视为自己最得意的学生。从此,他们二人结下不解情缘,备受重用。当时按照国共两党合作的决策:在军校里是要求师生们一律参加国民党的。因此在军校里就有共产党参加国民党,也有国民党参加共产党,成为跨党党员。由于蒋先云进校前已参加共产党,也遵照学校的决定参加国民党,成了跨党党员。由此他成了国共两党都倚重的骄子,师生敬重的宠儿,一面扬威军校内外的旗帜。

    军校开学之后,来自各地的共产党人都朝气勃勃,成立了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由中共粤区委委任蒋先云为第一任书记 ,陈赓、杨其纲、王逸常等三人为干事、直接受军委书记周恩来领导。他们从此为宣传孙中山三大政策,马列思想和发展组织做了开创性工作。

    为了壮大军校革命声势,蒋先云还发起成立包括校内两党青年及驻守南粤各地的湘、粤、滇、桂军中的青年而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号召会员们实行“救国救民救自己!”发出“团结即是力量、联合即是幸福!”的呼声;高喊“打倒封建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顿时,广州地区的两党革命军人与青年都纷纷参加,响应各项革命活动,会员发展到二千余人。于是,从最初原定称“青年军人代表会”也改名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随即召开代表大会选出了领导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公推蒋先云为常务委员(主席),国民党人贺衷寒为秘书。也出版了会刊《中国军人》和《青年军人》,都由蒋先云担任编辑和主要撰稿人 。刊内的文章作者如湘耘、巫山等,也是他的化名。这个由两党成员组成的青军会,曾为军校开创和两次东征发挥了积极作用。

    黄埔一期学生在校的学习和训练,是采用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实行边学习边打仗的快速方法培养成材的。在开学不久,一期学生就走出课堂,参加平定商团的战斗。学生刚毕业,多数都派入军校教导团担任下级军官和战斗骨干。使军校与军队实际结成统一的战斗整体。那时在军校里的教官和学生们济济一堂,平时在课堂上教学是师生,在战时走上战场则是官兵,校长就是司令。

    蒋先云由于得到两党领导的器重,所以在军校和军队中都长期担任各种重要职务。首先是蒋介石调他在自己身边,任校长秘书,一次东征军的参谋秘书;又先后是周恩来属下校政治部,东征前方政治部的秘书,连、营党代表,二次东征军的第七团党代表等。国民党内,在军校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后,仍与张治中等九人一起受选为执行委员,参与工作。

    由于校里的青军会与孙文学会两派斗争与纠纷已越演越烈,蒋介石下令取消两组织之后又以校长的名义在“《广州民国日报》”署发成立黄埔同学会第一号公布,委出以蒋先云名列第一。 包括贾伯涛、曾扩情等九人为筹备委员。负责促成一个能团结两党师生的同学会。

    在同学会选举代表之日,据关巩《黄埔同学会成立经过》一文所说,“蒋(先云)同志本以欲赴前方为理由,自己声明不受选 ,而免了担任会中领导职务。但仍推选他为监察委员之一”。这反映了蒋先云实在成为当年黄埔俊秀群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在此之前,自蒋先云受任为中共黄埔特别支部首任书记后,在共产党内则始终受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在军校和军队中从事促进团结,排解两派纠纷的工作。

    1926年7月北伐进军开始,黄埔军校经历扫除军阀,统一广东历次战斗,以第一军为核心骨干的国民革命军已扩建成八个军。在战斗中成长的师生不少成了的各级将领和骨干,以蒋介石为北伐军总司令。

    备受黄埔师生及官兵所景仰的蒋先云也出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总司令侍从秘书。军中颁发的宣言和文告,不少都出自他的手笔。同时,又相继兼任军中补充(警卫)团第五团团长,湖北武汉工人纠察队总队长,第二次北伐第四军七十七团团长等职。,不幸的是,自后在革命阵营中形势逆转,竟出现了一个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对立,共产党与国民党分裂的严峻局面,蒋先云要挽救蒋介石回到革命阵营是难有可能,他唯有毅然奔向武汉走上新的征途。

    东征与北伐时期

    蒋先云备受革命重用,享有尊荣,是广有传闻的。可是,他还不甘在司令部里的温室里成长,而要勇于到戎马倥偬、炮火纷飞的战场,冲锋陷阵,屡立功勋!

    在第一次东征的淡水之战,是黄埔出师首战告捷的揭幕战。正当校军进抵淡水城边,实行扶梯爬墙攻城时,有十名党代表奉命率队冒着激烈炮火冲锋。是时国民党人蔡光举最先中弹倒地。近在蒋介石身边的蒋先云便抢先奉校长之命上前,在炮火炽烈的战地为他扶侍治伤。

    蔡光举在伤重临危时说:“先云,赶快为我医治,逆贼正待我们痛杀。”这是黄埔东征军第一次实行两党成员为攻城破敌而安危与共,救死扶伤的实例,蒋先云为此首树风范,获得师生们的一致赞扬。

    正当东征胜利,正要扩大战果之时,却有滇、桂军阀阴谋叛乱,霸占广州,后方告急。校军被迫撤离东江、回师平乱。蒋先云奉命担任营长,直趋广州而来。他率领校军前锋走在前头,并统领城区工人武装纠察队,郊区农民军,最先联合抢占城东广九车站,并亲自率领尖兵强攻滇军总指挥部。

    当年目击者说:“那时蒋先云跃先端着枪、喊着:‘同志们,冲啊!’的口号,率领工农兵大队人马、冲倒滇桂军设置的铁丝网,终而占领了滇军总指挥部,为打倒滇桂军阀立下大功。

    平定杨刘之后,又遇广州人民为声援上海“五卅惨案”举行示威游行。周恩来特别派出蒋先云为校军营长,率领党军第二、四、七连官兵参加东教场群众大会,然后出动参加群众游行。岂料当队伍走到沙基街时就遇上沙面帝国主义侵略者官兵开枪疯狂扫射。曹石泉等黄埔官兵与入伍生数十人当场中弹倒地,血肉横飞。先云也被枪弹炸伤。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不顾个人安危而英勇地以救护百姓为己任;也不甘自匿而置游行群众于不顾。于是一面严令所属监视敌方行动;一面掩护群众转移安全地带。

    蒋先云自己则忍着伤痛坚守岗位,直至廖夫人(何香凝)何师长(应钦)闻讯赶来,作出指示后才率队归营 。自始至终,表现英勇果敢坚贞不屈的黄埔精神。

    攻克“天险惠州”之战,是剿灭陈炯明老巢,肃清军阀残余杨坤如,最后统一广东之战。是时黄埔党军已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命何应钦与周恩来分任军长和政治部主任,先云又马不停蹄,肩负军事与政治的双重任务,调任第三师第七团党代表。10月中旬,强攻“天险”惠州城的战斗打响了。

    蒋先云所部第七团,奉命直插城西的小西门和南门城边,伺机待命爬墙入城巷战。据校史记载:是日蒋先云一手举着盒子枪,一手握着指挥刀、带着所属敢死队冒着敌军炮火扶梯登城,与守城敌军士兵开展肉搏战,因此他多处被刺伤,血流不止,在颊上留下伤疤,为人所见,赢得了“青年军人楷模”的称号。

    在1926年7月出师北伐的进军中,黄埔师生以长胜之师,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福州而雄据祖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到达新的高峰。

    在此期间,为了攻占孙传芳巢穴南昌,却经历最艰辛的“三进两出”的恶战。据当年蒋先启《先云史略》一文所说:“是时蒋介石亲临南昌前线督战,但遇到孙传芳大军突然包围了战地指挥部,蒋介石陷入重围而危于旦夕之中。只因侍从秘书蒋先云从容应敌,情急智生,首先自己孤军拒敌 。然后指示警卫团掩护总司令安全脱险”,他因此在这次“救蒋”战斗中赢得“突破重围,火线救主”的战斗殊荣,带动了全军士气为之一振。而总司令与秘书在炮火中安危与共,生死相依的同袍之义,也传为北伐军中的美谈。

    就在1927年1月,在两党公开决裂之前,蒋介石以北伐军得胜将军的威风,率司令部军政要员从南昌乘军舰到武汉视察时,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廖仲恺夫人何香凝与进驻武汉的国共两党要员都前来码头迎候,盛况开前。蒋介石在鸣放礼炮101响声中徐步登岸。更有蒋先云身佩指挥刀第一个率军乐队为前导;指引大队司令部人马沿路接受三十万市民夹道欢迎, 从此总司令与秘书的名声更广传天下了。

    国共分裂之际

    正当北伐军节节胜利,黄埔师生声威大震之时,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北伐战争理应乘胜前进,扩大战果。无奈是时革命阵营内部分歧已日形严重而公开化,黄埔两派师生的斗争正陷入空前未有的危机。

    蒋先云深知国共两党是坚持团结合作还是半途夭折,势将关系整个北伐战争和黄埔军校的成败。因此他依靠蒋介石和周恩来的器重和信赖仍旧毅然肩负两党两派赋予的使命;利用他们二人既矛盾又合作的关系,勇于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革命派与顽固派之间为调和矛盾,消除内斗,挽救革命而作出不懈的努力,因而总能赢得师生们的支持与拥戴。

    蒋先云先后频频奔走于广州、汕头、南昌和武汉之间,为了沟通误会,求谋团结,解决纠纷而充当使者和桥梁。对校内校外的顽固派则开展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斗争。

    早在军校六月开学不久,戴季陶于七月底就在校里写下留言。说“此地(黄埔)不可久留 ”,对校长蒋介石不辞而别。然后从上海来信说:“兵凶战危,复舟以此,载舟亦以此。操之为难,恐倍于他业”。并去函汪精卫,胡汉民和许崇智等人,劝以勿受“cp”挑拨。“其目的是要搬弄是非,反对两党合作,制造两党不和。”“还把孙中山说成是我国古代周公孔孟思想的继承人等等,周恩来面对戴季陶的思想言行就研究设计一幅表现他背着孙中山塑像走入孔庙,而赢得洋人,军阀财主拍手称快的讽刺漫画, ”还翻印出来,由蒋先云组织学生广为张贴。生动地给戴季陶以辛辣的揭露和批评,以求戴季陶收敛其反共行为。

    教授部主任王柏龄,自称是右派学生的后台。他唆使学生秘密监视和偷听进步学生开会,窃取共产党人文件。身为中共支部书记,对他的破坏团结,伤害两党交情的行为忍无可忍,于是就出面向蒋介石当面告发。王柏龄自知理亏,无言以对,只好靠蒋介石阳奉阴违地在师生的唾骂声中过关而已。

    以上戴、王等人在校内挑起的争端,虽然是以个人对个人的形式反映出来。实际是他们背离了两党合作的精神,为党派纷争而公开冲突的反映。顽固派在早期斗争中无疑是“斗输”了。但他们不是知难而退而是继续搞分裂活动。王柏龄拉拢贺衷寒等纠集一批右派学生成立孙文主义学会。

    这样,在军校里,就先后成立了以蒋先云为主席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另一个以贺衷寒为会长的孙文主义学会。他们二人本是最早青军会的筹备委员之一,分别受推为主席与秘书。是时竟成了互为对立,各树旗号的学生头人。

    以两会成立为标帜,军校首先分裂的序幕就此揭开了,两派师生之间的斗争也骤然升级。群众性的打斗与论争,不时在学生宿舍、课堂、饭堂和社会公共场所爆发起来。

    青军会与孙学会分别有《中国军人》与《国民革命》等会刊和宣传品,也各自撰文掀起骂战!你说我:“赤化”;我说你:“反动”。

    文斗不足,又有武斗随后,不一而足。据教官李侠公的回忆:曾有两会成员在大佛寺内开会。是时何应钦先行离场,竟因双方论争而拔枪相向,行将火拼! 由于熊雄主任及时赶到,才把一场流血事件制止了。在当年维新路头的中央公园和文明路的广大操场,都为开会游行争论排队而酿成群众殴斗。引起报刊哗然,市民大惊,影响极坏。

    面对师生的互相倾轧和纷争愈演愈烈,蒋介石和周恩来,总是指派蒋先云先行联系及权宜处理。

    据一期学生郭一予回忆:时值周恩来在潮汕前线,他获悉后方两派师生吵闹不息,又派出蒋先云回校调解 。他遵行“顾全大局、团结对敌”原则,劝勉同学们各守本份才把矛盾纷争暂时平息了。

    蒋介石为调解两派纠纷,促进两党合作而依靠找蒋先云处理的事例也很多。

    据载,第二次东征刚结束,在惠州城头,竟有巡夜哨兵为两派论争而酿成流血事件。因事关军事机密不敢对外传扬。他见事态日形严重,乃在汕头乘夜召见蒋先云,要他负责“调和内部事务,解决校内国共两党之间的问题。 ”

    在快将出师北伐前夕,适逢共产党人邓中夏、李立三和苏兆征三人分率全国劳动大会,省农民大会及教育界大会出席代表数百人前来黄埔参观和演说。由校长亲临致欢迎词,也派校秘书蒋先云致答谢词。由他讲述依靠工农商学兵团结战斗才取得统一广东胜利的经过,还代表全校学生誓言 “遵照总理遗嘱,服从校长领导,继承先烈未竟之志。”这都生动有力地营造了黄埔军校与共产党人及各界人士团结战斗的决心,为工农商学支援出师北伐,发挥积极作用。

    无奈驻军南昌之后,留守后方的师生内讧还在发展,先云只得奉命从总司令部回校会见方鼎英、曾扩情 等人,到军校里发表著名的《在纪念周中的演说》,全文见载十二月《黄埔日刊》。 文里反复劝勉师生们“不要各自拿出主意与主张而引起纠纷,要一致的听从校长主持”,“要无条件的团结起来,努力于国民革命”……可谓苦口婆心,无以复加。

    1927年2月,在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两大集团已貌合神离,其矛盾与分裂正日益白热化时,适逢武汉分校在武昌举行开学典礼,两党要员赴会不少。蒋先云也受指派为北伐军总司令代表,到武汉与孙夫人等一道出席典礼 。他与到会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各界人士一一会见。利用这个机会,他又面对左、右两派的上层人士,力陈舍弃两派纷争,团结对敌的主张。他以不偏不倚的中和姿态,强调国民革命军和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都是革命的精华。若能彼此消除误会,坚持合作、中国的前途是灿烂的。否则,将不堪设想。

    又据当年身在党中央的张国焘回忆:蒋先云既向中央和张国焘说明与蒋介石合作的重要性;也向蒋介石进言继续实行联俄联共的政策、切实与共产党人真诚合作 。这是有识之士的最高策略,是取得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战争完全胜利的正确道路。这样才可以避免历史上党派相残、国人相杀而血染河山的悲剧在中华大地重演。可见蒋先云作为周恩来所重用的黄埔最早的中共黄埔支部书记及亲信,又是蒋介石宠信的秘书,而长期充当两党两派矛盾冲突之间的使者和桥梁亦堪称不辱使命了。实在可尊可敬,可钦可仰!

    公开反蒋与牺牲

    尽管蒋先云为黄埔的成长和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与黄埔各期师生还一度掀起了“救校长运动”,但革命形势竟不是按照他善良的心愿发展。

    蒋介石终于发动了一场弥漫全国的白色恐怖大屠杀。著名的黄埔师生如熊雄、孙炳文、肖楚女、杨其纲等等,都在上海“四·一二”、广州“四·一五”等事件中被逮捕,杀戮于南石头监狱,虎门集中营等地,受害者之众,实以千百计。

    要争取蒋介石回到革命阵营已完全无望,蒋先云只有服从需要郑重誓言:“官,可以不做,命,不可不革!”;“头可断,革命气节不可丢!”在南昌北伐军总司令部挂冠而别,与蒋介石一刀两断,秘密潜回武汉中央驻地。这大大激励了革命军中全体将士们的精神,士气为之大振。

    返抵武汉后,他受推为黄埔军校各期学生的讨蒋大会主席,到会的党、政、军各界人民团体四十余个,群众三十余万之众,在武昌阅马厂广场举行声讨大会,由蒋先云和中央党部代表高语罕,国民政府代表彭泽民和总政治代表李鹤林等登台演说,历述蒋介石种种反共反革命罪行 。

    大会并宣读致黄埔全体同学电、讨蒋大会通电等,也亲自担任黄埔各期学生讨蒋委员会监察委员,以期促进讨蒋斗争坚持到底。但自后则革命形势继续逆转。

    蒋先云目睹耳闻国共两党公开决裂,互相厮杀的斗争火花,正以星星之火,燎原于神州大地。本以两党合作,生死共赴闻名的革命摇篮黄埔,演成了师生相杀,兄弟相残的悲剧。蒋先云黄埔从戎的崇高理想,竟成泡影;为革命奔走效力的心血也为之白流,心情之沉重是可以想象的,也是当年真纯革命者们所共有的。而蒋先云还有国民党的顽固派和党内“极左”者责难,讽刺,一时变得好人难做,左右两边不讨好,正是尽得哥情失嫂意。

    那时怪话多多、从天飞来。一边是说:蒋先云过去投靠蒋介石是为升官发财;回归共产党是伪装革命;另一边又说:忠于革命是假、忘恩负义是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据当年代蒋先云担任七十七团团长的黄埔一期生孙天放及属下的第九连连长三期生黄伟斌和张国焘等的记述:他回到武汉时期,经常显得怅惘若失。不时表现了苦闷、失望,失意和心绪不定之情。他虽然再三向说怪话者解释,申辩无济于事。虽经孙天放、黄伟斌多次对他劝慰,但总感到啧有烦言、疙瘩难解。于是他决志请缨北伐,到河南对奉军作战以求革命殉职表明心迹。

    据同在阵地上的黄伟斌说:“掩蔽身体,发扬火力,”是应该遵循的军事原则。他打了不少胜仗,理应这样做。但他却骑着白马飞入炮火前线带头冲锋。要吸引敌军炮火射向自己。

    在这次战斗中,蒋先云身先士卒,策马飞驰直冲敌阵;第一次,枪伤腿部,本可下火线退休,却不顾,指挥如故;第二次,炮火伤其马,人马倒地,亦不顾;第三次,枪伤其胸,流血不止,仆地不起,犹呼喊追敌不止。终由下级官兵强来救护始退,乃气绝殉职!这就是蒋先云最后在河南临颖作战“三仆三起”壮烈牺牲,终而取得完全胜利的经过。

    1927年6月8日,在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操场,中共中央为蒋先云烈士举行追悼大会。武汉国民政府要员,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以及各界人士6万余人参加追悼会,周恩来主持追悼会并发表沉痛讲话,恽代英致悼词,罗章龙宣读悼亡诗……

    追悼会后,按照蒋先云的遗言,本来准备把蒋先云和夫人李祗欣合葬于武昌陵园,行国礼厚葬。但先云母亲及亲友强烈要求将灵柩运回新田安葬。北伐军第一纵队司令官张发奎遂派先云生前副官徐懋禄等8名军官,协同其兄蒋先泽护送先云灵柩回湖南省新田县。

    蒋先云为中国民主革命奋斗终生,做出了卓越贡献,举行国葬实不为过。然而,先云亲属的选择却恰恰相反。让先云魂归故里,这实际上与先云的为人不谋而合。先云一生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无产阶级革命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眼光,用平淡纯真的心态来对待事和人,“托体同山阿”,确确实实是先云人生的忠实写照。

    详细点击:【近代:蒋先云(黄埔三杰之首)】

  • 李嗣恩,本姓骆,十五岁时就擅长骑射,在振武侍奉李克用。李克用坐镇太原时,李嗣恩被任命为铁林军小校。跟随李克用征讨王行瑜,因战功先后升为检校散骑常侍、突阵指挥使。李克用给他赐了姓名,并收他为义子。

    详细点击:【五代十国:李嗣恩】

  • 1921年,冯玉祥在陕西剿匪时,摆下了“鸿门宴”,要在酒席上擒拿当地匪首郭坚。不料尚未“摔杯为号”,伏兵争看众人斗酒竟挤倒了屏风,暴露了计谋。就在郭坚欲拔枪射冯之际,赵登禹出手制服了郭坚。因下手迅猛,竟然拧断了郭坚的脖子。

    详细点击:【近代:赵登禹(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